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同意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 文化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中心城鎮遺蹟、商貿城市、交通遺蹟、宗教遺蹟和關聯遺蹟等5類代表性遺蹟共33處,申報遺產區總面積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衝區總面積234464公頃。中國境內有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蹟,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各有8處和3處遺蹟。

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中國境內的22處遺址中有兩處在敦煌,玉門關遺址和懸泉置遺址,加上莫高窟,敦煌已有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自不用說,玉門關或許因為"春風不度玉門關"而廣為人知,那麼,懸泉置又是憑藉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呢?

懸泉置遺址位於敦煌市東61公里瓜敦公路南側,這裡南依三危餘脈火焰山,北臨西沙窩,為漢唐年間瓜州與敦煌之間往來人員和郵件的一大接待、中轉驛站。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90年至1992年,分兩個階段進行了全面挖掘,發掘出23000餘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

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懸泉置遺址

懸泉置遺址的發現,不僅遺址本身意義重大,特別是大量漢簡的出土,見證了2000年前的歷史,價值和意義非同凡響。

懸泉置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郵驛接待機構,見證了兩漢絲路的繁榮

懸泉置的全稱為"敦煌郡效谷縣懸泉置"。懸泉置遺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門朝東,四周為高大的院牆,邊長50米,西南角設突出塢體的角樓。塢牆系用長、寬、厚約40、20、11釐米的土坯壘砌而成。塢內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時期的土坯牆體平房3組12間(內含一個套間),為住宿區;東、北側為辦公區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馬廄3間;塢外西南部建有一組長約50米,呈南北向的馬廄3間。塢外西部為廢物堆積區。編制為"官卒徒御"37人,定額員馬40匹,傳車10~15輛。此外還有牛車3~5輛,養牛若干。有懸泉置嗇夫負責全面工作,另有懸泉置丞、置佐以為副貳,協助工作。其他附屬機構還有懸泉廄、懸泉廚、懸泉傳舍、懸泉郵、懸泉驛等,功能和職責主要是傳遞朝廷公文和軍情急報,接待過往官員和西域使者。

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示意圖

懸泉漢簡對西域的記載,是研究兩漢與西域關係的實時記錄和原始檔案

歷史上狹義的西域主要指陽關以西到蔥嶺以東,崑崙山以北到巴爾喀什湖以南,大約200多萬平方公里。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地區最初有36國,後來分為50多國。懸泉漢簡中有其中30多個國家的記載,主要是朝廷派官員出使或者上述國家前來京師長安路過懸泉置的記錄。

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西域三十六國

懸泉漢簡記載了西漢與中亞國家的交往,見證了絲綢之路中西文明的交流

大月氏是曾經活動於河西走廊的一個古老民族,後來一遷伊犁河流域,再遷阿姆河流域,最後定都阿富汗北部的巴爾赫。大月氏西遷後經過百多年的經營發展,其中的貴霜強大起來。關於貴霜帝國的歷史中外學術界都有很多重要成果。但是從大月氏西遷到貴霜帝國的形成(取公元30年一說)這段時間,缺乏足夠的材料。懸泉漢簡中關於大月氏的記載主要分佈時段在公元前半個多世紀,正好彌補了這段時間的空白。

除了漢文史籍如《史記》《漢書》的有限記載外,懸泉漢簡還提供了很多瞭解大宛和康居等國家2000多年前的歷史。

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懸泉漢簡

懸泉漢簡反映了大量漢代政治經濟生活細節,改變了很多對歷史問題的結論

在對遺址文物的整理過程中,專家發現有一塊牆皮保存較為完整,長222釐米、寬48釐米,上面書寫有一封詔書,題為《使者和中所督察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經研究考證,專家們於近期得出結論,此詔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環境保護法"。

專家們認定,這封詔書是西漢平帝時,太皇太后發佈的一項詔文,由安漢公王莽奏請和逐級下達給群眾的文書。文書的主體部分是月令五十條,主要圍繞保護生態環境規定了四季的不同禁忌和須注意的事項,如春季禁止伐木、禁止獵殺幼小的動物、禁止捕射鳥類、禁止大興土木等,夏季則禁止焚燒山林等,秋季規定禁止開採金石銀礦等,冬季禁止掘地三尺做土活等。

另外,西漢宣——哀帝時期(公元前73年一前1年)書寫墨跡的麻質字紙的出土,對傳統的東漢蔡倫造紙說,是無庸置疑的突破,以確鑿的證據表明,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紙了。

懸泉置遺址憑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四時月令五十條

對懸泉漢簡的研究才剛剛展開,懸泉置還有很多歷史的秘密在未來向您講述,它會向您講述兩漢王朝的強盛,向您講述絲綢之路的繁華,向您講述中西文明的交流,向您講述中華文明2000多年的傳承,向您講述懸泉置無愧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