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贫困户有事做、能致富

  ()最近,安康市汉滨区结合渔业养殖和水稻种植特点,充分发挥“富硒”和“有机”特色品牌效应,先后出台《2020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汉滨区渔业绿色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发展极具生态健康优势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据记者调查,2019年,汉滨区发展稻渔种养面积2200亩,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2020年,汉滨区计划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万亩,培育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村镇和以稻渔综合种养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渔业)示范基地4个。

汉滨区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贫困户有事做、能致富

  助力脱贫攻坚,共同致富

  “现在我们在这里插秧、薅草、割谷子,除了下雨天,天天都有事干。”贫困户刘坤英笑着说道,像她这样在汉滨区县河财梁虾稻园务工的已有20多人,每人每天可以获得80-100元的收入。

  汉滨区大河镇流芳村党支部书记何启奎说:“去年我们村发展了70亩稻田养鱼,区渔业站帮忙协调加工企业到田边回收鱼,现场过秤、现场付款,贫困户切实从中得到了收益,今年农户们都热情高涨,我们打算再发展100亩,目前正在整地开沟,估计下个月定购的鱼苗就能进田了!”

  

汉滨区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贫困户有事做、能致富

  “稻渔综合种养,突破了传统种养领域界限,有效利用农业生产的时间与空间,产生的效益‘1+1>2’。”王贵锋说,汉滨区通过“一业一龙头”示范带动推广,实行订单生产,实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种养规模迅速扩大,农民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盈利面逐步扩大,亩产有机稻米300-500公斤、稻花鱼50-75公斤,稻花虾50-100公斤,亩效益2000-5000元。

  提高品质,渔粮共赢

  汉滨区水域总面积15.3万亩,水田总面积10.4万亩,其中宜渔面积8万亩,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农耕文化,发展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2019年,全区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渔粮共赢”。

  

汉滨区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贫困户有事做、能致富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据记者了解,稻田鱼、虾、蟹食害虫、除杂草,还可以消化水稻秸秆,产生的残饵粪便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保肥增肥、恢复地力,有利于水稻栽培生产。

  同时,水稻为鱼、虾、蟹提供了极佳的隐蔽、栖息场所,有利于生长,稻田的有机腐殖质及滋生的各类水生生物为之提供了品种丰富的饵料。稻渔种养极少使用化肥农药,解决了农田秸秆废弃难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这种模式下生产的稻、渔极具风味,品质好,食品质量安全更具保障。?

  强化指导,提升水平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掌握种养技术必不可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贵锋说,首先,要适度开挖田间沟,加固田埂,做好进排水及拦鱼防逃设施,有效隔离种养区域;其次,要根据季节、天气变化以及水稻晒田要求调控水位,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按照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规程进行日常管理,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通过“稻为渔栖息,渔为稻供肥”的稻渔共生模式,实现“绿色、高效、生态、循环”。

汉滨区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贫困户有事做、能致富

  据悉,区渔业生产工作站因地制宜制定稻鱼、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通过现场培训、参观、技术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加强典型宣传引导,提高科学种养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