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人?如何“化解”小人?


什么是小人?如何“化解”小人?

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遇到过小人。


老话说“最难不过斗小人”,假如生活工作上遇到小人当道,那真是被搅得六神不安,鸡犬不宁,稍不谨慎,会吃大亏。


所以,学会分辨小人,“化解”小人,非常重要。


小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01

利益至上,从不吃亏的人


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个人对待利益的态度,获取利益的方式,最能体现出这个人的善恶。


追求富足,合理获得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以金钱至上,泯灭人性,眼红心黑,最终只会人财两空。


利益至上的人,总认为自己精明能干,多吃多占,坑蒙拐骗。实际上,这种人,一没品,二没德,终将众叛亲离,一无所获。


弘一大师曾说:“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费尽心思而算计别人,见好处就捞,遇便宜就占,即便是蝇头小利也不放过。


一个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是能够坚守道义,抵制诱惑,懂得哪些钱可以赚,哪些钱不能赚。


如果一个人眼里全部都是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典型的小人了。


02

无事生非,挑拨离间的人


小人属于双重人格,阴一手,阳一手,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因为他们想用自己的阴谋从别人身上获利,所以特别喜欢无事生非,挑拨离间。

有时为了升迁丑化对手,歪曲事实,无中生有;有时为了坐山观虎斗,制造纷争和事端,鹬蚌相争。


这种损人利己的心机,恰恰是小人的典型表现。


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


所以,遇到在你面前说别人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内心一定要警惕,他为什么要制造你和别人之间的矛盾呢?

03

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味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往往对你并不是真的好,只是你身上有他所需要的利益。


一旦你的利益落到了他的手里,可能便会翻脸不认人了。


孔子讲:“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赞美鼓励和阿谀奉承不同,后者舌灿莲花有心机,热情又嘴巴甜,让人晕陶陶而迷失方向。


这种人在古代有一个专属的名称叫“弄臣”,往往很得宠。


在职场上,这种人善于拍上司马屁,说别人坏话也很有杀伤力。


这就是小人,嘴巴甜,心里坏。


04

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人


孔子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总是想着让别人好,尽力为别人创造条件,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成人之美的信念。总有一些人,看不得别人好,自己没有的东西,也不许别人拥有。


他们心胸狭隘,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就嫉妒,甚至是想尽办法去破坏,一心琢磨着,怎么给对方使点坏,怎么把人家从高处拽下,让他跌落尘埃,看他落魄潦倒,就觉得心情舒畅。


不要说这样做,仅仅有这样的念想,就是小人之举。

遇到小人怎么办:

1、敬而远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刘禅要“亲贤人远小人”,事实上,不但一国之主要这样,我们也要如此。


跟小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化解”小人的第一要务。


孔子曾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就是说,对待小人,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疏远他容易招来怨恨,太近了就会有危险。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敬而远之!


敬而远之,就是保持表面和必要的客气,但不要深交;可以交谈交往,但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交心。

2、尽量不得罪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君子被得罪,他会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如果是真的事出有因,就不会与你结仇,但是小人则不同,如果你与小人冲突,那么,他们会斤斤计较,呲牙必报。

而且小人是不受道德规范约束、不讲游戏规则的,为了报复,小人会不惜采用下三滥的手段。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得罪小人。


在不触及自己底线的情况下,明哲保身是王道。

3、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如果不慎得罪了小人,而小人又不依不饶,咄咄逼人,触及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种情形应该怎么办呢?


如孔子所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一味的忍让只能助长小人的威风,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


所以,要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和小人的弱点给予打击,“以直报怨”,给他们深刻的教训。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通达的人,不必说话句句守信,做事非有结果,合乎道义就行。


对付小人,采取什么方法不重要,只要合乎道义,不伤天害理,伤及无辜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