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高鼻羚羊(学名:Saiga tatarica)又名赛加羚羊或大鼻羚羊,是牛科高鼻羚羊属下唯一的物种,和濒临绝种的藏羚是近亲。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高60-80公分,体重20-80公斤,它们的头大而尾巴短,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最为特殊的是,高鼻羚羊有着凸起的、可弯曲又灵活的鼻子,鼻孔向下张开,看起来就像是缩短的象鼻。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仅雄性头上长有带着环纹的角,角长可以达到38厘米。

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别小看这只丑萌的鼻子,它是高鼻羚羊赖以生存的法宝。科学家在2004年解剖并扫描了高鼻羚羊的鼻子,发现它们宽阔的鼻腔中有一种特殊的带着黏膜的囊,可以帮助清洁吸入的空气,让高鼻羚羊在草原上奔跑时不会受到扬起的尘土的影响,从而更加有效地呼吸。另外,大鼻子也可以给吸入的空气增湿增温,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干燥和严寒。

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通常来说,雄性高鼻羚羊用来争夺交配权的武器是头上有着环纹的长角,不过用鼻腔发出的吼叫声也能展示自己的威风,吸引雌性的注意。灵巧的大鼻子还可以帮助它们和自己的族群沟通,甚至依靠灵敏的嗅觉观察天气的变化。

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除了神奇的大鼻子,高鼻羚羊的皮毛也很有特点,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夏天,高鼻羚羊的“大衣”是呈棕黄或棕红色的,从背部向身体两侧逐渐变浅。到了冬天,这件“大衣”就会变成很浅的灰棕色,腹部和脖子上有少量棕色的毛。

鼻羚羊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区。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 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其迁移行程可达250-400公里。这种动物颇善奔跑,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即使是刚出生5-6天的幼体,奔跑的时速也可达30-35公里。

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高鼻羚羊是草食动物,食用的植物种类很广,以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为主,包括许多有毒或含盐碱的植物。它们非常耐渴,吃过了青草之后可以长时间不饮水。草原上的狼和猎豹是它们的天敌,而对幼年的羚羊来说,狐狸、金雕、狗和乌鸦都有可能对它们的生存产生威胁。

高鼻羚羊的族群内实行“一夫多妻”制。到了每年的11月,雄性会通过激烈的角斗来争夺交配权,胜者能够坐拥多达50只雌性配偶。这种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小羚羊在一岁的时候就可以参与繁殖,条件好的话,族群的增长率可以达到60%以上。

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现存2个亚种中,指名亚种( S. t. tatarica)在一次大战结束时几乎灭绝,仅剩不足1000只,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其种群数量已恢复到9万只,到1960年,上升到130万只以上,但近十几年来又大幅度下降过半(万自明,1995年)。原分布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的为蒙古亚种( S. t. mongolica),经多次调查,均认为野外已经绝迹。该亚种在20世纪40、50年代广布于蒙古西部的湖泊周围。50年代末期,其数量已经下降,到1979年大约只剩下200只(万自明,1995年)。也有推测,新疆西部中国与苏联边境地区可能尚有极少数残存。

高鼻羚羊:鼻子自带空气净化系统,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高鼻羚羊眼看就要走向灭绝啊!于是还有高鼻羚羊分布的5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签署了一个协约,开展国家层面的合作保护高鼻羚羊;一些科学家成立了一个联盟——赛加羚羊保护联盟(SCA),对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哈萨克斯坦政府对保护工作最为尽心,划了一个和法国一样大的保护区,还加大了对盗猎者的惩罚力度;联合国环境署也呼吁各国修改铁路设计,避免因为铁路建设分割高鼻羚羊的栖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