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妨“從聽”出發

以前,總是聽閨蜜抱怨正在上五年級的兒子不聽話。放學回家就捧著ipad開始打遊戲,不愛學習,作業也要拖到很晚才去做,吃飯還磨蹭,怎麼聽都是一個難以管教的小孩子。

閨蜜常常唉聲嘆氣,怎麼就沒生出一個乖巧可人的娃兒呢?每每聽到這些,我也只能安慰她放寬心。直到上週末因為家中停電,我在她的家裡借宿了一晚後才發現,原來一切的原因出在這裡。

因為公司加班,當我去到閨蜜家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八點鐘了。那個時候,閨蜜的兒子正一個人坐在桌旁吃飯,而閨蜜卻躺在沙發上打著遊戲,見我來了,雙手拿著手機站起身,抬眼看了我一下,目光又回到了手機上,嘴裡唸叨著:“小琛,去廚房幫阿姨盛飯……”

我知道閨蜜喜歡打遊戲,可是痴迷到這種程度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吃完飯後,閨蜜的遊戲似乎也結束了,她走過來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命令的口吻:“吃飽了,就趕緊去把作業寫了。”小琛一撅嘴,不樂意的往房間走去。

在廚房,我一邊和閨蜜洗著碗,一邊笑她遊戲癮這麼大。她卻聳聳肩,說自己自從當了家庭主婦後就沒什麼事做,只得打遊戲打發一下時間。我點點頭:“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小琛也喜歡打遊戲了,這不就是你調教出來的嘛。”

閨蜜詫異的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反駁我:“我可沒教他,我一見他打遊戲就心中來氣,小孩子家的打什麼遊戲,他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是,你說得沒錯。”我笑道:“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裡面就寫道,在孩子稚嫩的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在小的時候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就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動作行為這些全盤接受下來。小琛之所以喜歡打遊戲,就是學的你!”我頓了頓,抬了抬眼:“你好像也不怎麼喜歡學習吧?”

《少有人走的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妨“從聽”出發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他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派克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卓越成績,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首”的時代傑作,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學會自律是良好家教的基礎,不隨意動用家長權威以及認真傾聽可以更好的與孩子建立起親子關係。

良好的家教源於父母的自律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則,就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

派克在書中說,有些父母常常告訴孩子:“照我的話去做,但不要學我。”我不知道閨蜜是否對小琛說過這句話,但她的行為卻將這話展現的淋漓盡致。

她當著孩子的面沉迷遊戲,卻無法容忍孩子打遊戲。她缺乏作為長輩最起碼的自制力,卻強迫孩子要有條不紊的生活,這樣的結果就導致閨蜜常常抱怨孩子不聽話,可最根本的原因卻出現在她的身上,而她卻不自知。

如果閨蜜懂得自律、自制,生活井然有序,不是吃完飯就癱在沙發上打遊戲,孩子就不會學到她的壞習慣,反而會將井然有序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無論是好是壞,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父母學會自律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而培養孩子的自律,就需要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如果不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得可憐,就無法深入的瞭解孩子的需要,找到教育他們的正確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行為習慣大多在模仿父母,所以只有父母自己學會自律、生活有序才能培育出自律的孩子。同時,父母的愛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愛就意味著要花足夠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去了解他們。

不隨意動用家長權威

許多家長總是喜歡用命令的口吻與孩子說話或者讓其去做某事。如果孩子反抗,家長就會生氣的責備孩子。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講述了一個精英母親卻怎麼也無法管教好自己的兩個孩子。只要孩子的情緒出現異常,或者家庭教育出現問題,她很快就會察覺到,並不自覺的動用家長權威,例如強迫孩子多吃飯,或者提前就寢。

長此以往,這樣的結果就可想而知,母親與孩子的矛盾會愈來愈深。

為什麼這位母親會不自覺的動用家長權威呢?作者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時間利用上。這位母親面對家庭問題時,讓她頭昏腦漲,她只想儘快脫身,儘快縮短自己與問題接觸的時間,動用家長權威成了暫時解決問題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母親不願意花費時間去分析思考問題的原因,久而久之,她沒有從問題中積累起任何有效關於家庭問題的經驗,所以家庭長期陷入了混亂中。

當與孩子產生衝突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能夠冷靜下來花足夠多的時間去分析孩子的問題,解決家庭危機,而不是隨意動用家長權威將問題暫時壓下去。

父母的傾聽體現了對孩子的關注

派克說:“體現關注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

前面說到,父母培養孩子的自律需要花費足夠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表現對孩子的關注,而傾聽就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當你的孩子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的說話時,你是怎樣去回應他的呢?

我曾見過親戚家一個六歲多的孩子一直跟在母親後面講話,她的母親一邊洗著碗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著孩子。後來不知何故,孩子突然轉身離開了廚房,自顧自的玩玩具去了。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道,父母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在聽與不聽孩子講話之間,做出恰當的選擇,找到最佳平衡點來滿足孩子的需求。顯然,這位母親就沒有找到這個平衡點,導致孩子不開心的離開了。

許多父母不肯用心傾聽孩子講話,他們可能認為,假裝傾聽或者有選擇的傾聽就已經是真正的傾聽了。其實,這都是在自我欺騙,目的是為了掩蓋他們的懶惰。

這位母親也沒有做到真正的傾聽,因為你不可能一邊傾聽別人說話,一邊去忙活別的事情。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要花費時間去聽一個六歲多孩子的講話,因為傾聽這個年齡的孩子說話通常是相當艱難的,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就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愛,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也是證明父母表現出了真正的愛的行動。

學會真正的傾聽孩子的講話,充分地尊重孩子,讓他們懂得自尊自愛。

美國著名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自律會讓模仿自己行為的孩子養成同樣的好習慣,同時在面對家庭問題時,父母不應隨意動用家長權威,而應該認真花時間去分析問題的原因所在。認真傾聽孩子講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的愛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