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病危后想住高级病房,医生说你配吗


张伯驹: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病危后想住高级病房,医生说你配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沉淀了许多古董文玩,不少人为之着迷,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而有的人,不仅是爱这份历史的精美,更是怀着一片赤诚之心,倾力为国家留住一份宝藏。

出身显赫

张伯驹是古董文玩爱好者,家中收藏的老物件数不胜数。古董圈子也不是谁都能进的,不仅要会鉴赏,也要有足够的身家支撑,张伯驹就是这么个有学识,又出身显赫的人。

张伯驹是北洋大臣张锦芳之子,也是袁世凯的表侄。父亲在袁世凯的帮助下,开办了国内第一批官商合办银行——盐业银行。张伯驹在有权有钱的家庭中长大,可以不用顾忌生计的压力,发展自己的爱好,像是戏曲书法、诗词歌赋等。

张伯驹: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病危后想住高级病房,医生说你配吗

1915年,张伯驹随父亲一同前去拜访袁世凯,袁世凯见张伯驹脸庞白皙、身材修长,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俗气,俨然一副书生模样,他十分喜欢这位表侄,当即送了张伯驹几件皮袄和几包书籍。

同年,张伯驹进到袁世凯名下的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又在张作霖等人手底下任职,一路晋升,一度攀上了旅长的职位。但是张伯驹没有选择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不顾他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脱下军装。张伯驹直言,官场的腐败风气令他忍无可忍,无法再继续任职。

母亲疼爱儿子,他辞官回家,家里也不是养不起,便没有过多苛责,只是叹了口气,“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唉,随他吧。”

父亲也默许了他不走仕途,但又怕他玩物丧志,便在银行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张伯驹听从父亲的安排,在自家的盐业银行上班,挣钱的法子没学会,倒是对古董文玩起了兴趣。因为盐业银行是官商合办的,有政治背景,朝廷将大批文玩都抵押在那,这令张伯驹开了眼界,渐渐地,他对古玩字画有了研究,造就了他日后非同一般的鉴赏眼光。

有段时间人们都传,有个穿长衫的人,长得文质彬彬,出手却十分阔绰从不还价,而且他也不是在瞎玩,饱读诗书又见识过不少文玩,具有独到的收藏眼光。此人正是张伯驹。

张伯驹: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病危后想住高级病房,医生说你配吗

逐渐混出名堂后,张伯驹被称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与其它几位不同的是,他视金钱如粪土,将钱都用在了古玩上,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丛碧山房

有一次,张伯驹相中了一件康熙御笔的书法,上面写着“丛碧书房”几个字,他没有犹豫直接把它收入囊中。张伯驹是如此喜爱这幅字,甚至把自家宅院也命名为丛碧书房。之后他对收藏古董是越来越上瘾,源源不断的古玩都进了他这间丛碧书房。

张伯驹曾言:“不知情者,谓我收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寻常人收藏古董,不是为“财”就是为“才”,张伯驹则属于后者,而在他心里收藏古玩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为国家留住国宝,留住这历史的宝藏。

1946年,张伯驹得知有人要将《游春图》卖给外国人,立马提出要收购此画。《游春图》是迄今为止留存最久的画卷,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张伯驹说什么都不能让它流出国门。

卖家知道张伯驹拿下此画的决心,刻意将价钱提高至800两黄金,可此时张伯驹因为购入文玩已经负债累累,根本无力负担。权衡之下,他决定通知故宫博物馆,希望他们出手,阻止古画流出。可时下故宫博物院经费不足,也无力收购。

张伯驹: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病危后想住高级病房,医生说你配吗

这下张伯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民众身上,他将此事公之于众,闹得满城风雨。迫于舆论的压力,卖方不敢把画卖给洋人,只好“降价”卖给张伯驹,减去虚高的价钱,最终要价220两黄金。

为了凑足这笔费用,张伯驹把自己的宅子给卖了,可卖方成心刁难,非说他这批金子成色不好,还要追加20两黄金。急了眼的张伯驹,只能把夫人的首饰给卖了,才凑足这20两黄金,为国家守住这幅传世古画。

悉数捐献

这些年来,张伯驹倾尽家产,换来的古玩数以千计,从权势贵族跌落成负债累累的贫民,好在有贵人相助,让他在博物馆谋得一份工作,才能勉强度日。

建国后,张伯驹干了一件令所有人哗然的事,他将家中所有的收藏,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总价值高达千亿,可以算得上是无偿捐了千亿给国家,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如今人们到故宫参观,有一半的顶级书画,都是张伯驹捐献的。

这下张伯驹是真的一无所有了,身边的人替他惋惜,但是他也只是摆摆手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了,国宝就该由国家保管,国家事是大事,其他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就在他捐献国宝的第二年,他被人打为“YP”,那些人上门抄家,把他和他夫人赶到大杂院一间不足十平的小屋里,生活比之前更为拮据,只能靠亲朋好友的接济度日,有时夫人还给人画书签赚钱,一张仅收取五分钱。

经过多年,张伯驹终得平反,而此时他已经年过八旬了。张伯驹病危后来住院,夫人心急如焚,想要换一间高级病房,让张伯驹住,医生见她穿着朴素,回了一句;“你们配吗?”夫人一听气得不行,找到故宫博物馆馆长,让他前去说辞,这时医生还是不肯为他换病房,说是级别不够。

因为“级别不够”,张伯驹只能继续待在那间集体病房里,混乱嘈杂,吵得他直闹着要回家。回家自然是不行,家人只能想尽办法为他转院,终于等到同意调转的批令,可张伯驹却突然离世了,就在那间闹哄哄的病房里,张伯驹老人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

“暗里有香无处寻,玉壶一片照冰心。”这是张伯驹夫人所做的诗,其实也是张伯驹的人生写照,他对文玩、对国家是绝对的无私与坦诚,他不仅是位优秀的古董收藏家,更是心怀民族大义的历史文化传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