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廣州 齊心抗疫”作品賞析(中小學組特輯七)

  寒假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宅”在家裡,廣州市的中小學生們在聽從老師、父母安排的同時,還積極創作出抗疫主題的繪畫、書法、文字等作品,通過寫出來、畫出來等形式,將正能量亮出來。

  由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廣州日報、廣州廣播電視臺、信息時報承辦的“文明廣州 齊心抗疫”作品創作大賽暨展示活動已截止徵稿,市民及中小學生踴躍參與,以攝影、短視頻、文字、書畫、音樂等形式,積極參與到創作中去。目前,部分代表作品正在陸續進行網絡展示,本期集中展示的是中小學組作品。

<code>書法組/<code>


“文明廣州 齊心抗疫”作品賞析(中小學組特輯七)

《抗疫古詩》 作者:廣州市花都區第五小學四年級溫瀚翔

“文明廣州 齊心抗疫”作品賞析(中小學組特輯七)

硬筆《致敬英雄 愛我中華》 作者: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五小學熊楚迪

<code>文學組/<code>

  戰“疫”

  庚子鼠年,千燈共燃曜南北

  然荊楚大地,不聞鞭炮聲聲,卻聽戰鼓頻催

  疫情來勢爭兇猛,國人高呼

  “歲月已荒蕪 與刻薄相欺”

  然凜冽東風嘩嘩消逝

  霧靄散盡,霽雲降臨

  同心抗疫,四海齊平

  青山風雨共孤城,白衣燭照暖人情,

  且視疫霾之際為國請命者鐵血出征

  風雨兼程之步履踏平前行歧路:

  君可見鍾南山耄耋之年、臨危受命,

  抵“疫”濟世盡顯國士風骨;

  君可見李文亮仗義執言、“鳴哨”警示,

  肺腑先聲盡顯忠職求真;

  君可見中國醫生逆行再戰、捨己為人,

  一襲白衣盡顯人性光輝 眾志成城抗疫情,華夏齊心定乾坤,

  且看凜冬之中為民奮戰者雪中送炭

  四方物資蘊同仇敵愾,中國力量顯人民情誼,

  “基建狂魔”贏喝彩

  朝乾夕惕,焚膏繼晷,

  萬千星子齊閃,誓與日月爭輝。

  國之重器佑中華,

  泱泱逆行之下

  可鑑人民力量之磅礴激於滄海橫流之處,

  社會共識之凝聚積於日夜鏖戰之守。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等春暖花開之時,看櫻花齊綻

  等英雄凱旋之日,飲美酒沉醉

  等黎明破曉那刻,等華夏子民

  重展笑等中華再次騰飛於

  萬里山河之間!

  山河萬里,同心抗疫

  作者: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初二10班李明欣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庚子鼠年的新年鐘聲如約敲響。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鼠年,八國聯軍齊侵華,百萬河山遭踐踏。今天,推開窗,沒有轟鳴的槍炮,往日喧鬧的羊城彷彿沉睡了,無形卻又無情的新冠病毒卻蔓延全國。

  病毒無情,感染者會有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它一點一點侵入感染者的肺部,在肺部裡肆意蔓延,蠶食著體內的細胞,又一點一點地將感染者拉向冥府之路,推向死亡的彼岸。而由於極易感染的緣故,病毒在大街小巷中伺機覓食,尋找下一個不幸的獵物。

  病毒無情人有情,縱使山河有恙,不敵世間盛情,他們是白衣戰士,他們是最美的風景。1月18日,84歲鍾南山院士從廣州連夜奔赴武漢,衝在防疫的第一線。即使是在耄耋之年,鍾南山院士也將祖國放在心上,就像出征的將軍,九州大地哪裡需要他,他就義無反顧地前往,為了祖國,千千萬萬遍。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從廣州到武漢,980多公里的路程,是一條振奮人心的希望之路,在花城人民的心底埋下了希望之花。一封按下了三十多名醫護工作者指印的請戰書,讓我們體味到他們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的豪氣。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面對雄關漫道,他們選擇從頭翻越。

  “莫道熒光小,猶懷照夜心”,不是隻有醫護工作者在負重前行,十四億人民也紛紛捐獻出自己的愛心。在廣州,一旅行團的24名旅客從芬蘭“人肉”帶回了15箱醫療用品,他們說,這不是給自己用的,而是捐給最緊張的醫院前線;更有珠江河岸的無人機表演,或拼出鍾南山院士戴口罩的形象,呼籲大家戴好口罩,或拼出“武漢加油”的字樣,昭示著抗疫必勝的決心;社區衛生站免費派發口罩,把安全和溫暖傳遞給居民;無數網民自發捐款,五元、十元、五十元,甚至是一百元,這些錢不僅變成了一個個口罩,還變成了點亮黑暗、溫暖人心的暖流。簡文帝說:“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螢燭末光雖然微小,但是仍可補益山海,增輝日月。

  善意之花不僅僅盛開於互聯網所涵蓋的世界中,它還在我的心裡生根發芽。在我所關注的博主中,有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一直把視野放在感染者身上。幾乎有一段時間,她的所有微博都是關於一位被感染大學生的求助。她一直在鼓勵大學生身處井隅,心向陽光。博主的微博也鼓勵了我,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我也開始學會去關注求助者的微博,在微博下留言告訴他們:黑夜很長,但白晝總會到來。歲月靜好,生命極美。

  山河萬里,同心抗疫,相信花城和江城心連心,攻克疫情。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相信疫情過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風光勝舊,萬象更新。

  逐 疫

  作者:廣州市增城區英華學校八(2)班黃博文

  病毒如幽靈般在中國“擂響戰鼓”。激烈的拉鋸戰不在沙場,而在純白無瑕的病房裡,更在生活各處。緊張、焦灼的氣氛由新冠病毒暴動式感染點燃,這一幕彷彿重回17年前。

  “若有戰,召必來,戰必勝。”疫情絕不會消磨我們的信心,一切都將激發我們融聚了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在這裡,醫護者能化身最潔白的天使,工人們能成為最頑強的戰士,志願者將勝任最勤勉的勞工。火神山醫院能十天竣工,那武漢——又怎會輕易被擊倒?一切的背後總有最普通的凡人撐腰,有最偉大的英雄晝夜不休。凡人與偉人,僅一念之間。十七年前非典有敬愛的葉欣護士長,十七年後更有抗疫“吹哨人”李文亮。他只是許多平凡的一個醫生,他也愛追劇,愛玩遊戲,愛溫情的家……但他同樣是一個有擔當的醫生,那他憑什麼不能為了自己最榮耀的使命——為眾人抱薪而赴湯蹈火?他也確確實實做到了,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也倒下了,永遠為醫護事業倒下了,但他怎麼會如此簡單——他會永遠熾熱地銘刻於我們的心中!即使他倒下了,仍會有千千萬萬醫務者前仆後繼。還有王廣發,有張定玉……更有老一輩英雄為我們樹立標榜——有我們最敬仰的鐘南山院士啊!鍾老院士是我們的“定心丸”、“保護神”。“非典”肆虐、甲型流感衝起波瀾、H7N9等侵擾不斷,如今新型冠狀病毒不宣而戰,您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把所有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於是,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以崇高醫德為我們築起高壩。年已84歲的鐘南山建議公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和李蘭娟卻在第一時間衝往武漢防疫第一線,瞭解病人情況,尋找解決方案。別人回家過年,他去武漢上班。新型冠狀病毒面前,他們選擇做逆行者……“誰都有個家,鍾院士心中有個大家”在這水火的較量中,鍾院士做到了真正地“舍小家、為大家”。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無論是醫護者,還是警察、志願者、司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都是鐵錚錚的英雄,彼此並肩作戰。胡大鵬也是一名平凡的急救中心駕駛員。他春節急匆匆回家,不久便連續開13小時車回杭州繼續抗疫。他馬不停蹄,捨身工作,卻絲毫不以為意:“我就是做這個的,這是我本職工作。”為了預防傳染,他一天洗澡的次數抵上普通人一週、一月的量。——“皮膚基本上像魚紋一樣,全是裂的。”更有奔赴戰場不惜一切的“自行車女神”,她為去武漢工作,四天三夜為生命風雨兼程,面對母親的心疼、質疑,她卻說:“往前走,總還是有希望的!”他們總無所畏懼,永懷希望——如果疫未消停,我們便只管“戰”它個春夏秋冬!

  在這場不凡的戰爭中,我也深有感觸。春天本是傳染性疾病多發的季節,又遇非常時期,若有些許症狀,自然容易恐慌。而我,便經歷了一次。那是有天早晨,我發現自己流涕不止,還不停打噴嚏,嚇得我死死摁住嘴巴。毫不猶豫帶上口罩,可我總覺得頭暈沉沉,想到肆虐的疫情,不由得害怕起來,小心翼翼地找到父親。很長一段時間我口渴忘了喝水,躺在床上不知閉眼,雖然未發燒,剋制不住顫慄的心,卻一個勁地蹦,也煩悶得慌。病第二天就好了,我二話不說便為整個房子消毒了一遍,仍心有餘悸。我也明白了,肺炎並不是那麼簡單。我們還得加強鍛鍊、加強防控,以絕後患。

  “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點明抗疫精神。這場全國人民的“戰爭”確實應從底層抓起,但需要的不僅是勇氣和智慧,更需要我們中華人民千百年來最堅不可摧、打動人心的民族凝聚力!古時人民修長城、建故宮,近代全民族抗戰解放,而現在需要的是眾志成城。憑中華人民凝聚一心,現僅短短几月餘,戰勝病毒已指日可待!

  春天裡,迎春花終會開放。只有齊心逐疫,我們才終將迎來一個春暖花開的春天和不可戰勝的夏天!

  人類的“擎天柱”

  ——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工作者致敬

  作者:番禺區沙灣鎮象達中學101班 劉暢

  每年的春節本應是舉國歡慶的傳統節日,也是萬家團圓的好日子,可是今年的春節卻與眾不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擾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導致很多人有家不能歸,也無情地摧毀了許多家庭,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此疫情已驚動了全國上下,有一群人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在最前線,他們眾志成城打好這場疫情防治攻堅戰。

  我要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致敬,他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堅守者,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他們夜以繼日地戰鬥在疫情的最前線,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他們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機會,激情滿懷地請戰支援武漢,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陽光,帶來了希望,有他們在,我們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我要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致敬,他口口聲聲叫我們不要出門,而他卻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地前往武漢疫情最前線,他在飛機上不捨得休息,在不停研究疫情。他是抗“非典”的大英雄,現在又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英雄,他是我們的希望,有他在,我們就無所畏懼,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我要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人民公僕致敬,他們是公安民警、武警戰士、民兵預備役官兵,以及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幹部和各單位的工作人員,還有各農村的村委領導幹部,他們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項防疫工作,確保人民的安全。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無怨無悔地付出。有他們在,我們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我要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志願者們致敬,他們是各界人士,用自己的力量為疫情撐起了一片天,冒著生命危險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甚至最後自己也感染了,直到最後一刻也不放棄,我要為這些志願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值得所有人學習。

  我要向我們的明星團工作者致敬,疫情爆發後,我們的明星代表韓紅老師對大家進行號召,許多明星響應號召,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給韓紅的愛心慈善公益金會,援助給武漢物資。韓紅累倒了,躺在病床上還時刻關心著疫情,她的行動感動了每一個人。

  我要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犧牲了的醫務者、人民好公僕致敬,他們是人類的擎天柱,頂天立地!是他們用生命換來我們的平安,我們永遠牢記住他們,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們這種舍已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只要我們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定能打好這場疫情防治攻堅戰,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不同戰“疫”者,彼此竭力護中華

  作者:廣州大學附屬中學高二2班曹婕瑩

  一場“戰役”,抓住2019的尾巴,潛入2020的序幕,無聲無息地席捲了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全體中國人民嚴陣以待。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不同的人各自奔赴不同戰場,不同戰場撐起同一片藍天。每一個戰士都不容易,每一個人都是戰“疫”的英雄。

  有的人逆風前行,戰在一線。戰鬥信號一出,武漢城市一封,防護用具一穿,醫生、護士全然投入病人的收治和藥品的研製當中。他們臉上被防護鏡壓出的紅痕,手上因多次洗手而洗出的粗糙,在訴說著他們的辛勞;“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正值壯年,卻不幸染病疲勞過世,這令人惋惜,更令人敬佩。不只是李文亮醫生,更有其他千千萬萬身處一線的醫生與護士奮戰一線,從不懈怠,時刻警惕,犧牲小我,只為大家。

  有的人專注後勤,保障物資。自疫情爆發以來,多少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企業臨急以多倍工資叫回工人開工,疫情面前無小我,多少工人毅然離開自己的小家,投入到大家中;多少志願者戴著口罩,穿著雨衣,奔赴武漢;農民們把儲備的蔬菜水果以噸為計量,全數送去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退役軍人們自主建立後勤部,日日為當地居民提供幫助;社區服務者每天按時按次上門為外歸者測溫,提供口罩和蔬菜的購買服務。盡心盡力的他們,身體勞累,東奔西走,不辭辛勞。

  有的人聽從指示,靜待家中。新聞裡的每一個字都牽動著電視機前我們的心,新增的每一個死亡病例都讓我們心痛,傳來的每一個出院名字都讓我們激動。即使人不在戰場,心在;即使人處四海,也心繫一方。中國是一個團結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的民族,無論何時,流淌在我們身體中的華夏血液都把我們十幾億人深深聯繫在一起。在家隔離的我們,賦閒在家,關注新聞,滿懷信心。

  有的人染病在身,心懷希望。成為病人的他們在疫情面前也絕不退縮,用自己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襲,將希望託給我們的醫學人才,一個又一個治癒出院的病例讓他們信心倍增。相比於患病初期的迷糊昏迷與虛弱無力,如今他們恢復精神,堅定意志;相比於之前的無助與焦灼,如今他們滿懷對醫生的感激,對康復的信心,咬緊牙關,與病一“戰”。染疾在身的他們,身體受難,內心堅韌,充滿希望。

  哪有什麼疫情不可怕?只是我們的戰士在負重前行,用堅實的臂膀撐起防禦的城牆,用血肉之軀阻擋病毒侵害;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披上了潔白的戰袍,戴上了明晰的護目鏡,二十四小時沒日沒夜地工作,用盡最後一分力氣,投入到醫療事業,與病毒纏鬥;哪有什麼讀書之用,教育之本?這就是。國士鍾南山84歲掛帥出征,縈繞耳畔最多的便是:成為像鍾南山那樣的人,便是讀書的終極目的;哪樣的人?是有擔當、有抱負、有情懷的人。不只是鍾南山院士,還有千千萬萬的人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此時此刻,他們付出的一點一滴,都澆灌在祖國花朵的心上。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必將湧現更多有擔當、有抱負、有情懷的愛國有志之士。

  謝謝你們,上演“最美”逆行;謝謝你們,築實後勤城牆;謝謝你們,盡力保護自己;謝謝你們,祝你們早日康復!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每一個人都是戰“疫”的英雄,每一個人都值得敬佩!

  願你們早日嚐到那戰“疫”勝利之“甜”!中國!加油!

來源 | 廣州市文明辦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