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國慶當天誕下四胞胎,既高興,也發愁。

10月1日,江蘇徐州的90後媽媽誕下“國慶四胞胎”,3男1女,隨後全網幫起名。10月7日,寶爸揭曉最終謎底,寶寶分別叫“喻國、桐卿、柒凜、念安”,諧音為“與國同慶、70念安”。

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但由於四胞胎是早產,他們還沒見到爸爸媽媽,就被送到兒童監護室裡面。父母只好辭掉工作照顧他們。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10月11日,孩子的父親稱,高額的醫藥費愁壞了夫妻倆,從出生到現在,目前費用已經超過二十多萬了,用積蓄交了十幾萬,醫院還差了十萬左右。醫生說寶寶隨時有可能出現危險,後續的路還很長。無奈之下,他在網絡發起了籌款。

此舉一出,許多人批評夫婦倆,國慶生產是投機行為。但是醫院那邊回應了這個觀點,徐州中心醫院產科主任醫生說:

“確實是壓迫症狀太重了,(四胞胎媽媽)撐不下去就到我們這邊住院了。正好她用了兩天地塞米松,就到了國慶這一天,懷四胞胎對孩子來講,對孕婦來講,風險都非常地大,最理想的狀態是減到兩胎……”

減胎術是在多胎妊娠中終止發育不良、畸形或者過多的胎兒的繼續發育,以減少孕婦及胎兒併發症,確保健康胎兒正常存活和發育的技術。

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大部分人認為:在經濟條件差的情況下,不減胎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10月19日,其父回應網絡對他不減胎導致早產的質疑:

“說我們沒有錢為什麼要生,沒錢就要把他打掉嗎?我們只是一胎懷四個,不是說我們生了四胎。如果說你看到孩子的話,你感覺到,當初沒把他們減掉,其實也能算是對的,因為他們也是生命,減胎對孩子不公平。”

並不是說沒錢就不要生孩子,而是對於正常的普通家庭來講,生孩子需要考慮到成本。

新生兒出生體重在2.5-3.99公斤之間,是正常出生體重兒。而四胞胎的體重才2斤多,屬於低出生體重兒。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胃容量小,胃腸蠕動功能弱,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和嘔吐。而且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咳嗽反射差,甚至無咳嗽反射,嘔吐易使其窒息和呼吸暫停。

因此,四個孩子一出生,便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挑戰。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基礎,是很難應對接下來一系列問題的。

要知道,這還只是第一關,人家就已經沒辦法承擔高額費用了。往後四胞胎的生活水平和教育問題該如何得到保障?

那麼問題來了,父母養一個孩子需要花費多少錢?針對這個問題,央視《消費主張》曾就生孩子的消費問題,對一些家庭進行了調查。在這裡,我們以北京家庭為例: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育兒本錢:7年家庭費用就支出260萬左右!

可能有的人會說,北京是高消費城市,能拿來比嗎?這種育兒成本不能代表普遍現象。下面,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以下這些項目進行計算。

  • 出生之前:孕前常規檢查、營養健康品、孕婦服裝、待產包、分娩費用、請月嫂等。
  • 新生兒階段:奶粉、營養素、衣物費、紙尿褲、早教娛樂、請保姆等(3年)
  • 幼兒階段:學費、生活費、衣物費、玩具費、興趣班、娛樂休閒等(4年)
  • 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費、生活費、衣物費、學習輔導資料、興趣班、輔導班等(12年)
  • 大學階段: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購物費、聚餐費、交通費、通信費、電子產品消費、醫藥費等(4年)
  • 大學之後:讀研究生或留學等

通過調查和計算結果表明:相對於生育成本來說,未來不斷增高的養育成本才是很多人不敢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或許又有人說,誰叫你花錢送孩子去上輔導課程呢?誰叫你請保姆呢?誰叫你送孩子出國讀書呢?

你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帶,不上興趣班,讀九年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大學勤工儉學,這樣不就省錢了嗎?

對於有“一切以省錢為目的”、“隨隨便便把孩子拉扯大”的想法的家長,我想問問,您養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呢?您這麼做,會不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不要輕易把孩子帶到這世上來。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家庭研究計劃(Family Research Project),經過一系列研究後總結:孩子要想獲得成年後的成功,必須有一個包括父母、早期教育、生活環境、學校、公共機構、專業人士等關鍵要素的教育網絡,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可見,好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1.父母養育一個孩子,不僅物質上需要輸出,精神上的愛與陪伴也很重要。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當你為生計奔波的時候,你拿什麼時間來陪伴你的小孩?在農村,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撫養的事例還少嗎?

農村地區有著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由於父母外出賺錢,把教育孩子的重擔壓在爺爺奶奶身上,可老人根本不懂得怎麼去教育小孩,也管不住。

我班上有個學生經常違反紀律,作業也不按時完成,成績排名倒數。當我打電話跟家長反映的時候,只見他回答:

“老師,小孩不爭氣啊!我們在外拼死拼活,賺錢養家,他一點都不能體諒我們,盡給我們惹事。家裡的老人也真是的,都不知道管管,只顧著塞給娃吃,有什麼用?”

聽完,我搖了搖頭。

不僅如此,還有些家長嚴重缺乏責任感,只知道把小孩子生下來,卻對他的成長過程漠不關心。

我們班有個班群,要求所有家長都進群,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但有一個學生的家長沒有進去,我找來這個學生詢問什麼原因,他委屈地哭了起來,說:

“老師,我父母都不管我的,我爸整天不見蹤影,我媽要去廠裡做手工,每天我都是自己做飯吃……”

當孩子需要大人的關心與呵護的時候,父母在哪裡?當孩子需要大人的理解與陪伴的時候,父母在哪裡?當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與教育的時候,父母又在哪裡?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就只會抱怨別人,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試問:這種家長是否合格?這樣的生活環境,真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嗎?

2.父母永遠都不要把貧窮的壓力施加到孩子身上。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有的父母一不順心就會打罵孩子。在孩子提出購買什麼的時候駁斥道:

“你能不能不要什麼都跟別人家比?別人有什麼,你就要有什麼是不是?你不知道我們家很窮嗎?”

心理學上認為:父母這麼做,會導致孩子會在認知上產生偏差,他們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進而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行,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相比較城市小孩的自信滿滿,家境貧寒的孩子,眼裡是不是缺少了一種光芒?

還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

“家裡很窮,我們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了,你一定要用功讀書,將來才能賺錢養家。”

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究竟是把孩子當成什麼了呢?孩子只是通過你來到這世上,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人生。你們為什麼不過好你們的人生,要把自己的生命價值附著在孩子身上,要他去替你們完成夢想?

我為那些孩子感到可憐,從小就揹負著沉重的枷鎖,負重飛翔又怎能夠飛得遠呢?

心理學上還有個詞叫“未完成願望之魔咒”,指的是在一個孩子幼年時,他沒有實現的願望會深藏在潛意識裡,雖然看不出來,但是這種影響會一直伴隨著他。比如說:

孩子在童年生活中,父母管得非常嚴的話,他缺乏自由,那麼他以後人生努力的方向就是為自由而奮鬥;如果在童年的過程中,孩子最缺乏的是愛和歸屬感,他未來所有的價值排序當中,愛和歸屬感就在最前面;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一個沒有錢的貧困環境,那麼他極有可能把追求金錢作為他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

追求財富意味著追求更好的生活,這並沒有錯。但是我不希望我們孩子的人生目標就只剩下追求金錢這件事了。

3.父母最大的“惡”,就是生了不養,養了不教。

還記得今年上映的那部電影《何以為家》嗎?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鏡頭前男孩平靜地說了這句話。

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聽說妹妹遇害,他用匕首捅了妹夫,然後入獄了……

母親來監獄探望男孩,她安慰贊恩說:“真主拿走一樣東西,總會賜另一樣東西的。”

“賜給了你什麼”男孩問。

“我懷孕了。”

“你這是在扎我的心。”

出生在贊恩的這個家庭,男孩被父母視為是養家的工具,女孩則是待出嫁的貨物。

一想到母親肚裡的孩子生下來後的環境,他再也無法忍受父母的作為,於是他起訴了自己的父母。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這個故事並非虛構,劇中的主演就是從街頭找來的真正難民。

真實的殘酷就是這樣吧,很多無力撫養孩子的父母,生了不養,養了不教。

你知不知道,有時候摧毀孩子一生的人恰恰是來自自己最親的家人。

出生在貧窮家庭的小孩,剛來到這個新生世界,就將面臨著吃不夠、穿不暖、住不好的窘迫。等大一些了,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也就沒辦法受到良好的教育。當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鋼琴、學畫畫的時候,他們在地裡幫父母幹活、除了上學以外還要做手工幫忙補貼家用。再大一點,學習跟不上,家裡條件又差,只好輟學打工。

貧窮家庭出來的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們早已丟掉了天真,有著超過同齡人的成熟。有的還自卑、敏感、孤獨,缺乏安全感。甚至在絕望中,做出傷人又傷己的舉動……

這真是父母想要培養出來的孩子嗎?父母有沒有問過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歡過這種生活”?父母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行為真的很自私?

生育,是每個人的權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應盡的義務。

四胞胎早產高危,其父網上發起籌款|聊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成為父母是這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但是成為好父母卻沒有那麼簡單。

選擇生下一個孩子,不是因為你到了該生孩子的年齡,也不是因為家裡人的催促,而是你發自內心地想要迎接這個生命的到來。

你還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好的條件使這個孩子健康成長?能不能對他的教育問題負責到底?可不可以保護好他,讓他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下安全長大?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可我們大人可以選擇要不要生小孩,要生幾個小孩難道不是嗎?

我希望每個家庭在選擇要孩子之前,都有過一番深思熟慮,而不只是當作順其自然。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句話:

“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為人父母這場考試中,提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文並不是說四胞胎父母的做法不對,正如孩子爸所言,減胎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只是剛好借這個機會共同討論“沒錢要不要生孩子”這個問題。

今日交流:如何看待“沒錢不要生孩子”的言論?能分享你養育一個孩子的具體費用嗎?歡迎朋友們踴躍發言。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不妨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