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安抚 | 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安抚 | 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大多数人会觉得宝宝的哭闹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肚子饿了、尿布湿了、冷了、热了等诸多的外在因素,其实宝宝也有着和成人一样的小情绪。只是,在尚未学会表达之前,哭闹是表达他迫切的需要某种需求的主要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以及如何应对宝宝的哭闹。

安抚 | 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图片来源 | unsplash

-不同阶段宝宝情绪的形成-

宝宝其实也有着很多小情绪,除了哭泣,也会生气、烦躁、悲伤等。那么,宝宝情绪和什么相关呢?其实,宝宝的情绪主要是与他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而不同的年龄阶段,宝宝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 宝宝在3个月之前最常用的交流工具就是哭声。你会发现新生儿宝宝的哭声听起来带着撕心裂肺的紧迫感,这是因为他们的生存依赖于成年人的关注。所以大多数宝宝会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 4到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一些愤怒的情绪了,宝宝在受到一些痛苦刺激或者治疗的时候,会产生愤怒、悲伤的情绪,情绪表达开始逐渐复杂起来。
  • 7个月左右则开始出现依恋关系,会和熟悉的照料人建立起稳定、依赖的关系,对熟悉的养育者的依恋已经非常明显,婴儿表现出分离焦虑,在他们一来的成人离开时烦躁不安。
  • 8到10个月的时候,会根据成人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当面对不确定的情境时,如果看到妈妈是微笑、鼓励的,宝宝可能更倾向于进一步的探索。

1岁以内的情绪主要与宝宝的生理需要有关。而一岁以后,宝宝的情绪反应更有针对性,对人际互动,一些社会情绪的需求就逐渐增多了。比如说安全依恋的亲自关系、熟悉的照料人、需要更多的安全感等。

2-3岁的时候,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会更希望被人关注,得到关爱。同时,他也有了与别人交往的需求,这个时期对宝宝归属感的建立至关重要。在幼儿阶段,会逐渐出现一些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等复杂的情绪,对情绪表达会在这个阶段里进一步丰富。

安抚 | 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图片来源 | unsplash

-哭泣对宝宝的多重实用意义-

对许多宝宝来说,哭泣最常见于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哭泣对宝宝有着多重实用意义。当宝宝感到饥饿或不适的时候,宝宝会用哭泣来寻求帮助。哭泣可以帮助宝宝舒缓过于强烈的视觉、声音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也可以帮助他减压。

你可以仔细的体会宝宝不同需求时的哭声状态,这样你就可以很快地分辨出宝宝什么时候想要人抱、什么时候想要人哄,什么时候需要照顾、什么时候最好不要理他。

所有的宝宝都有哭闹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当你越快弄清宝宝需要什么的时候,就能够越快的满足他的需求,停止哭闹。

小贴士:

有时候宝宝也会有没缘由烦躁哭闹的时候,在这个期间里无论你做什么,宝宝都无法平静下来。既不是因为肚子饿,也不是因为身体不适等。但当这个阶段过去后,宝宝会看起来精神一点,然后在之后很快地进入深沉的熟睡中。这种哭闹现象似乎是在帮助宝宝消耗过剩的精力,好让宝宝恢复安稳的状态。

安抚 | 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图片来源 | unsplash

-如何应对宝宝哭闹-

在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月,解决宝宝哭闹的最好方法就是迅速回应他。要知道,这么小的宝宝是不会被宠坏的,他需要更多的、足够的关注。

如果你错过了宝宝最初的提示,宝宝很可能会变得更焦躁而开始哭闹,如不停的扭动身体、嘟哝不休、来回转头等。

回应宝宝的哭泣首先是要先解决他最迫切的需求。如果宝宝冷了饿了,尿布也湿了,应该先帮他保暖,再换尿布,然后喂奶。先让他感到舒适,再去解决饥饿的问题,会让宝宝的情绪渐渐安稳下来。

如果宝宝不冷、尿布干爽、肚子也不饿,却哭闹不停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下方式安抚宝宝的小情绪:

  • 摇动,用摇椅或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来回摇摆
  • 轻轻抚摸他的头或拍打他的后背、前胸
  • 用包被或抱毯将宝宝舒舒服服地裹起来
  • 唱歌或和他说话
  • 放轻柔的音乐
  • 抱着他走动,或用婴儿手推车、伞车等推着他四处走走
  • 有节奏的声音和振动
  • 给他拍嗝,排出肚子里的气
  • 洗热水澡
安抚 | 你了解宝宝的那些小情绪么?

图片来源 | unsplash

盟小石想说:

每个宝宝都会哭泣、哭闹,有时候时常找不到明显的原因。但他的闹腾并不是因为你不是好父母,也不是因为他不喜欢你。这是宝宝适应子宫外这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的方式。

其实,没有哪一个妈妈能够保证每次都能哄好哭闹的宝宝的,所以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哦。你能做的是尝试着可行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也需要好好休息,然后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刻。


撰文 | 盟小石母乳哺育指导 | Juno麻麻原创文章 | 投稿或转载请联系后台图片来源 | unsplash(侵删)参考资料:【1】《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美] 斯蒂文·谢尔弗 2018年7月 第二版【2】 世界卫生组织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en/【3】 《宝宝主导育儿法》[美] 斯蒂文·谢尔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