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1935年12月中下旬,瓦窑堡会议召开。

会议讨论了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后的生存巩固、发展壮大、军事图略等问题;酝酿了“经营山西”、过河发展、向东发展”的战略意向。

1936年1月下旬,党中央在延长召开会议,正式确定红军渡河东征,到山西吕梁山区建立据点,并去晋中等物质较为丰富的地区打击反动势力,实现“筹款”“增员”“扩红”目的。

1936年2月中旬,《东征宣言》正式发布,红军东征正式开始,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中,由刘志丹、宋时轮、宋任穷等人指挥的红二十八军三个团(约3000余人)为北路一翼。

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征过程中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身上。

刘志丹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红二十八军渡过黄河后,接到了中革军委命令:为配合红军主力进逼汾阳、威胁太原,并打通山西前方与陕北之联系,保证红军背靠老苏区,特令红二十八军即向离石以南黄河沿岸地区进击,并可相机攻占中阳三交镇,牵制和调动敌人。

三交镇,黄河一个重要渡口。

该镇的西面,是陕北苏区的吴堡县境;

东面,则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这里工事坚固、碉堡林立,由一个主力团和保安团负责防卫。

1936年4月14日,急促的枪声打破了三交镇佛晓的宁静……由于敌人工事坚固,且为主力团防守,二十八军红一团的进攻受挫。

刘志丹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当刘志丹听闻战况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军政委宋任穷说道:“你留在指挥所,掌握全面情况,我到前边去看看。”

宋任穷刚要开口,刘志丹早已带着参谋和警卫员等几个人,急匆匆地向前线赶去。

一直走到一个山包前,刘志丹才停下脚步。这可真是“前沿”了,这个山包距敌人阵地不足百米,不仅是敌人火力压制的重点,而且无任何工事和隐蔽物。

刘志丹带领着一帮人爬在山头的棱坎下观察敌情。“首长,咱们下去吧,这样太危险了”,警卫员五次三番地提醒刘志丹。

“这个山头太适合观察敌情了”,刘志丹不为警卫员所动,端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

刘志丹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认真观察了一番之后,派人把观察到的情况通知给了红一团。然后,把刚才所观察到的敌情,给政委宋任穷写了一封信。

通信员临行前,刘志丹笑盈盈地说道:“告诉政委,只要过了中午,我请他到三交镇喝胜利酒!”

从这句话来判断,此时刘志丹的破敌之策已是成竹在胸。

很快,按照刘志丹部署,红一团再次发起进攻。

当战士们冲到一半的时候,被一挺重机枪封锁了前进的道路。

刘志丹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刘志丹对随行人员说:“去告诉一团,不能光凭勇敢蛮拼,要讲究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

此时,在这个距敌不足百米的小山包上,只剩下三人,分别是刘志丹、裴周玉和一名警卫员。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敌情和掌握战争态势,不知何时刘志丹三人站了起来。

“哒哒哒……”伴随着一阵枪声,由敌人机枪射出来的一梭子子弹,正中刘志丹胸部。他两手抱住前胸,踉踉跄跄地即将摔倒。

眼疾手快的裴周玉急忙扶住刘志丹,大声地喊道:“叫医生,快叫医生!”一颗子弹从刘志丹左胸部穿过,伤口处流血很少,但刘志丹的脸色却变得越来越黄,呼吸越来越急促……

过了一会之后,刘志丹用尽生命中的最后一丝力量,睁开眼睛,对裴周玉说道:“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

刘志丹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这是刘志丹军长生命中的最后几句话,只有十四个字,却耗尽了他最后的一点生命之光。

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年仅33岁的刘志丹仍在想着工作,想着革命……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交待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却足以让人泪目。

作为一名高级指战员,如果多一份谨慎和防备的话,刘志丹将军的人生结局或会改写,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在东征过程中,红二十八军伤亡近半,原曾准备撤销,但由于部队战士群情悲愤,士气高昂,总政治部最后决定:红二十八军保留建制,补充兵员,宋任穷被任命为军长,接替刘志丹,蔡树藩为政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