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上市公司賣房,這類炒房者紛紛套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一堆上市公司賣房,這類炒房者紛紛套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自從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嚴格落實後,可以說個人炒房者基本上在漸漸消失,單打獨鬥的炒房時代也可以說結束了,或者說將要結束了。

前不久,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炒房客的冬天真的來了》。指望重拾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製造房價紅利的可能已經沒有了,房價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已經沒有了,指望通過房子賺大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緊接著,經濟日報發表文章,《投資房地產並不會讓你變得真正富有》。

所以說房地產調控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並不代表炒房者真的就沒有了,而且除了個人炒房者,其實還有一類炒房者被網友們稱作是最大炒房客。那就是企業炒房。

一堆上市公司賣房,這類炒房者紛紛套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個人炒房比起公司炒房行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的確,市場形勢比較嚴峻,政策也在收緊,誰在炒房也暴露無遺。不少城市擁有多套房子的業主急於拋售,一些上市公司更是迫於壓力急於出售房產。

中成股份公告稱,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全票通過了《關於以公開掛牌方式出售資產的議案》,該資產包括2.57億元的房產及60個附屬車位。公告表示,為進一步盤活資產,回籠資金聚焦主業發展,公司擬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出售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二區8號的辦公樓。

上市公司賣房早就不是新鮮事兒,無獨有偶,10月23日,海正藥業宣佈,公司再次提交了台州市椒江區君悅大廈20套公寓掛牌申請。此前,公司曾提交了台州市椒江區君悅大廈27套公寓掛牌申請,共拍賣成交7套公寓。

據不完全統計,就是最近幾天,已經連續有保變電氣、昂立教育、中成股份和海正藥業等上市公司宣佈出售房產,而賣房原因大致都是盤活資產,回籠資金、提高資產運營效率。

一堆上市公司賣房,這類炒房者紛紛套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上市公司賣房由來已久,只是這兩年表現更甚。單2018年就有這麼多的公司紛紛賣房(數據來自每經新聞)。而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似乎賣房是最直接有效的,這些年房價上漲幅度較大,他們多年前囤下的房子可能不計其數,所以通過賣房續命也就不難理解了。

上市公司趨之若鶩,紛紛賣房求生背後也正釋放了一些市場信號。首先,說明房地產行業太好,其吸附效應讓其他行業都紛紛增設房地產經營板塊,或者是直接囤房。一些上市公司本來可以通過融資進入實體經濟,然而他們卻選擇了買房炒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通過待價而沽衝當炒房者。其次,一是本來實體經濟不好,二是會進入惡性循環讓實體經濟更加不好。炒房這麼容易賺錢,誰還有心思去做實體?從而讓實體經濟越來越惡化。上市公司辛辛苦苦一年利潤,在北上廣買不下一套房,意味著實體經濟不好乾。越是這樣,實體經濟越差,越需要通過房地產來扭虧為盈。

一堆上市公司賣房,這類炒房者紛紛套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最後,房地產行業的變化也激發了上市企業急於抓住最後的賣房機會。房地產形勢已變,房價大漲和炒房行為正在收縮,房住不炒的嚴厲執行對炒房者的打擊力度是很大的,效果也比較明顯。公司普遍認為未來持有壓力也大,賣房到了最佳時機,也是對未來房地產市場形勢的看淡。

官方多次表態,“過度依賴房地產,最終都要付出沉重代價。完全靠投資、投機房地產來理財的居民和企業,最終都會發現其實走錯了方向,最後都會發現很不划算。”

實際上,無論是個人炒房還是企業炒房,都不能忽視,甚至企業炒房危害性更大,房地產本無對錯,資本對利潤的追求是本能的,適度持有房地產都無可厚非,但就怕什麼事都會過,必然會出問題。

一堆上市公司賣房,這類炒房者紛紛套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相信未來針對企業炒房者,國家也會出臺相關政策,而實際上,從市場角度來看,雖然企業炒房還有錢可賺,但是並非都能靠房地產扭虧為盈,就比如ST海馬賣房仍不止虧,因為將來並非那麼好賣,或者說賣出去能否達到預期,這都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