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夫妻關係一道危險的關口,那裡有男女本性的爆發

《沒生孩子的時候,從來沒想過我居然要經歷這些。。。》

看到這篇文章,作為一個擁有一個5歲半大女兒的父親,也知道說得無比真實,但是男人的內心卻未必有多少深切地同情,女人常常將男人的心想象成女人一樣,然而,大自然並沒有那樣造就。我在想,如果是自己有孩子之前,沒有經歷過老婆生孩子那個過程,應該會有更多的同情,因為那或許是一段美好的時光。

有些男人甚至對於女人的這個經歷起先還能輸出同情,但是隨著這併發情況的延續,慢慢地有了一種厭惡感,逐漸變得鐵石心腸,也沒什麼奇怪的。這可能在那段痛苦的經歷中,極大的損害了男人對女人的感覺,感覺到生孩子的女人相當時間內具有神經質一樣,也就是說的“產後抑鬱”。女人大聲抗議,說這麼辛苦與痛苦的付出,怎麼會是這種結局?這種質問很對。因為這個時候,男人是不佔理的,他們理應受到譴責。但是,在這裡我們討論的不是道德,而是客觀情況,男人內心作用原理天生與女人許多時候隔著一條銀河。在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對於女主人公安娜遭遇表示著深深的同情,但是說實在的,這位大文豪對於女人就沒有什麼好感,他曾經說女人身體:“邋遢醜陋,散發著異味!”,而他的妻子索菲亞為她生育了13個兒女,對於婚姻,他說:

“我們像兩個囚徒,被鎖在一起彼此憎恨,破壞對方的生活卻試圖視而不見。我當時並不知道99%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一樣的地獄裡。”

——列夫·托爾斯泰《克萊採奏鳴曲》

而誰有曾想到,這個比他小16歲的女性曾經48年裡為這位舉世聞名的人物付出良多,而托爾斯泰在臨終時居然還是拒絕與妻子相見。

生孩子,是夫妻關係一道危險的關口,那裡有男女本性的爆發

錢鍾書與楊絳的婚姻常常讓人傳為美談,但是在錢鍾書的《圍城》中,對於婚姻作家表達了這麼一種現實: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

因此,離聖賢與虛榮遠一點,對於女人來說多半是幸運的。

跑題了,言歸正傳。女人說不理解,其實她們說得不全對,男人的厭惡,而不是不理解,這或許更多的不是思維認識的問題,而且深入到了一種兩性本能的排斥,那種看到就厭惡的感覺是無法用道理來祛除的,它深入到了無邊的人性之中。因為男人本來相對來說就比女人理性,他不會僅僅是不能理解,而是天然的一種厭惡,這種厭惡讓他們以各種方式進行逃避,而需要幫助的女人此時就會覺得孤單無助。婆婆這個角色,一般來說又與媳婦沒有天然的情感,沒有多少共同生活的經歷,那種心靈的得到幫助的充實感就顯得很薄弱。因此,這個時候女人如果有個健康能幹的母親,她就是幸運的。

生孩子,是夫妻關係一道危險的關口,那裡有男女本性的爆發

在生育這個問題上,許多男人很難能有效插上手,於是心中就變成了一種無法效勞的空洞感,似乎在忙活,其實啥也沒幹。男人或許想,這有何用,還不如先休息好再幹,或者忙別的事情。但是女人不會這麼認為,她們太需要幫助,尤其是精神上,而許多男人對此一籌莫展,像個白痴,他甚至不太知道女人到底需要什麼,久而久之便有些煩躁,女人也就更加神經質。看來,裂縫會出現是很難避免的了

我有時在想,或許夫妻兩個人在準備生娃之前共同去觀察和體驗一下別人從快生孩子到滿一歲之前,再考慮要不要孩子,這樣他們就會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了,否則一切都是沒有準備的,事情來了亂成一鍋粥,生活跟天塌下了一樣,如何受得了?對於現代社會中的家庭的孩子生育這一關,其實許多人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他們只是考慮到了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情,或者別人這樣我們也跟著做就行,那麼等待他們的多半是一場痛苦的經歷,這個經歷就成了夫妻產生心靈鴻溝的一道重要關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