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唐朝除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外,人们的信仰也十分自由,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在唐朝得到了发展。由于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为了提升李家的地位,提升其称帝的合法性,宣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所以在唐朝,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幻,道教始终保持着相当高的地位。相对于道教这个本土宗教,外来的佛教的发展却十分坎坷,在唐朝,佛教中既有玄奘取经、鉴真东渡这样的盛事,也有唐武宗灭佛这样的灭顶之灾。那么,在唐朝,佛教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一、 唐朝初年儒胜佛衰

据史料记载,唐朝刚建立时,由于国家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巩固刚建立的政权以及如何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问题,相比之下,国内的社会矛盾并不突出,因此,具有慰藉人心、劝人向善的社会功能的佛教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相反,由于隋末社会动荡而造成的僧侣逃避徭役赋税、寺庙内秩序混乱等问题,佛教引起了唐初统治者的反感。武德九年,唐高祖终于对佛教中的乱象忍无可忍,下令整顿佛教组织,据记载,唐高祖下令将德高望重的僧人迁到大寺观,对于那些佛教中的投机取巧者,则命令他们离开寺庙,返回家乡,此外还规定京城只允许有三所寺庙,其他的州只允许留有一所寺庙。唐高祖的太史丞傅奕曾多次上书要求废除佛教,他认为佛教不仅于百姓无补,同时也对国家有害。傅奕的提议虽然没有被采纳,但是却对唐太宗李世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由于李世民常年南征北战又好读诗书,所以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受儒家的影响较深,加上受到傅奕的影响,他并没有重视佛教

。从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对宋公萧瑀说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唐太宗对于佛教的态度,他说:“朕与佛教,非意所遵……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社稷俄倾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唐太宗这段话是说,自己并不喜欢佛教,梁武帝尊崇佛教,甚至为了增加寺庙收入多次出家让大臣重金为自己赎身,但最后却落得个社稷倾覆,子孙灭亡的下场,也可见佛教所宣扬的信仰佛教就可以获得福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唐朝初年,佛教组织是政府整顿的对象,佛教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佛教壁画


二、 唐朝中期人们缺乏信仰

到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在位时,佛教的地位才有所上升。唐高宗李治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据记载,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为了感念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就在长安的晋昌坊修建了大慈恩寺,在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之后,唐高宗将玄奘安排到大慈恩寺的译经院去翻译经书,并且又修建了大雁塔来存放玄奘带来的经书和舍利。在太子李显出生后,李治又兴建西明寺为儿子祈福。此外,李治还专门派人将法门寺供养的佛骨舍利请到东都洛阳的宫殿中供奉。

如果说唐高宗李治对佛教的尊崇是因为自身的精神信仰,那么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对佛教的尊崇除了出自自身的信仰外,更多的是出自对政治权力的渴望。据史料记载,为了使自己称帝一事变得名正言顺,赋予自己称帝的合法性,武则天指使自己的男宠薛怀义等人称自己为弥勒佛转世。此外,武则天还修建了仅仅是佛像的小指就能够容下数十个人名堂佛像,为了这个佛像,武则天耗费了数年、花费无数银钱,就连官府的积蓄都被消耗殆尽。

现在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据传就是根据武则天的样子打造的。

可以说武则天在位时期是唐朝佛教的全盛时期。由于受到了武则天的大力支持,整个中国境内佛寺古塔林立,而且由于寺院不用给国家缴纳赋税,导致有数万人为了逃避赋税徭役而躲到寺庙中去。俗话说上行下效,国家对佛教的重视也引起了百姓们对佛教的尊崇,百姓们纷纷“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

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佛教壁画


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和唐睿宗在位时,也像自己的父亲母亲那样支持佛教的发展,鼓励兴建佛寺的行为,但是随着佛寺增多的就是僧人,而这些人又不用给国家纳税,且贵族也多与僧人勾结,打着兴建寺庙的旗号肆意侵占百姓的土地。据史料记载,自唐中宗以来,李姓皇族和外戚争相经营佛寺,很多富裕的人家选择让家里的壮丁削发出家来躲避徭役,寺院中钻研佛法的僧人越来越少,反而是这种投机取巧的人四处存在。

如果任凭佛教这样无视规矩地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国家带来祸患,因此在唐玄宗时期,为了革除佛教发展带来的弊端,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命令相关部门严格查办为了躲避徭役而出家的僧人和尼姑,经过查处后,这些人竟然有一万两千之多,此外,为了防止贵族与僧人勾结,他还下令禁止官员及其家属与僧人来往。

三、唐宪宗迎佛骨与唐武宗灭佛

但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往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有的皇帝阻止佛教的发展,就有皇帝促进佛教的发展,提高佛教的地位。

到了唐宪宗时,佛教一度恢复到武则天时期的盛况。元和四年,唐宪宗派杜英奇率领禁军到法门寺迎回释迦牟尼的佛骨,要知道,派禁军接人是一种高规格的礼节,而唐宪宗却把这个礼节用在了佛骨上。据记载,在杜英奇率领禁军将佛骨迎回京师后,唐宪宗亲自在宫中供养了佛骨三日,随后佛骨就被送到长安的各个寺庙供信徒瞻奉施舍,王公大臣和普通百姓都争着来看佛骨,唯恐自己错过这个机会,甚至有人把全家的财产都捐给了供奉佛骨的寺庙。唐宪宗时期,从皇帝到民众对佛教的狂热追求由此可见一斑。佛教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儒家士大夫们的担忧,大名鼎鼎的韩愈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来劝告唐宪宗不要迷信佛法,历代迷信佛法的皇帝都没有好的下场,结果被愤怒的宪宗贬到了潮州。

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因为唐宪宗对佛教的宽容,到了唐文宗时期,出现了佛寺和僧人过多,影响唐朝政府赋税和徭役的征收的情况,十分不利于国家统治,因此又开始严格管理佛教。据记载,文宗命令那些诵经不合格的僧人和尼姑还俗。到唐文宗的继任者唐武宗即位后,面临的是佛教“天下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僧尼二十六万五百”的情况,因此唐武宗在继承了文宗关于佛教的政策的基础上,更加大了对佛教的处理力度,史称“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厌恶由于佛教僧人数量过多给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损失,想要裁减僧人的数量,加上身边道士赵归真等人的劝说,下定决心禁佛。据史料记载,唐武宗下令,首先要毁掉山野乡村修建的小庙,只在长安和洛阳的两条街道各留下两座寺庙,每个寺庙只允许有僧人三十个;节度使和观察使管辖的区域以及同州、华州、商州、汝州可以留下一座寺庙,并将寺庙划分为三等,第一等的可以有二十个僧人,第二等有十个僧人,第三等只能留下五个僧人。其余的僧人都被强制性还俗。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充公,寺院里的佛教造像被融为铜钱。

唐武宗除了在政策上对佛教下狠手外,在政策的执行力度上也费尽心机。为了确保禁佛的政策能落到实处,唐武宗派出专门的御史到各地进行监督。

玄奘取经,武宗灭佛,佛教在唐朝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这次禁佛运动收获颇丰,据记载,通过这场运动,国家共缴获数万顷的良田以及十五万余人的奴婢。唐武宗的灭佛政策并非一蹴而就,不久之后,唐武宗再次下诏,减少寺院中的僧人数量。

由于唐武宗的铁腕,唐武宗灭佛这场自上而下的运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使是在地方上,佛教僧人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据记载,藩镇大将张仲武甚至命令手下一旦看到僧人入境就立刻斩杀。而佛教也在这次运动中元气大伤。

结论:

一个王朝的政策总是在不断变化,到了唐宣宗时期,皇帝又对佛教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佛教也逐渐从武宗灭佛的阴影中复苏。

纵观有唐一代,佛教的生死存亡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皇帝可以出于个人爱好或者出于政治目的鼓励佛教发展,但是一旦佛教对皇帝的统治产生了不利影响,皇帝马上就会对佛教采取措施,抑制其发展。但是,唐朝的佛教几经起伏却还能够顽强的存在,也说明了佛教在唐朝的受众之广,根基之深。

参考文献:

《唐六典》

《通鉴》

《全唐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