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二月河與高陽嗎?他們寫歷史小說有什麼區別?

提起寫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小說的作家,就會想到二月河,他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一度暢銷,成為大家喜歡讀的小說之一。而《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度被改編成電視劇,由陳道明、焦晃、唐國強等老戲骨演繹,成為電視劇中的經典之作,影響了一代人。

你知道二月河與高陽嗎?他們寫歷史小說有什麼區別?

《雍正王朝》唐國強的經典之作

說起清朝歷史小說作者,另外一個泰山北斗不得不提。那就是高陽,高陽是華語歷史小說創作不可逾超的高峰,除了清朝中期的《乾隆韻事》,他擅長晚清史事,《胡雪巖》《慈禧全傳》都是恢宏壯觀,有史詩氣魄的佳作。

他們二人都是歷史小說作家中的知名人物,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呢?

高陽原名許晏駢,據說他本人如古龍一般好酒,是以一日無酒即無文章,他自號“高陽酒徒”,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無煙無酒,生而何歡,又何必生!他出生於杭州市許姓望族,該姓氏曾受封於高陽,以郡望為名,所以筆名為高陽,“高陽酒徒”的自號,也由此而來。

你知道二月河與高陽嗎?他們寫歷史小說有什麼區別?

臺灣著名作家高陽

高陽的筆力相當了得,能夠將繁冗複雜的歷史枝節,梳理成一個煌煌鉅著。從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到下層的販夫走卒,各色人物一網打盡,展開清明上河圖式的歷史畫卷。其文清雅考究,是最適合歷史小說的語言。高陽有“野翰林”之稱,寫士大夫階層寫得最好,剖析奏摺、諭旨、脈案,能寫出一字春秋背後的重重玄機。

你知道二月河與高陽嗎?他們寫歷史小說有什麼區別?

高陽的著作

高陽有自己獨有的史觀,在小說中對人物有比較鮮明的褒貶傾向,這讓人讀他的小說,有一種置身事外,冷眼相看的感覺。可以說,高陽的小說可作信史來讀,讀之可知典章舊制,朝廷規範,可知行事之難易,悟人心之冷暖。而他的缺點在於他的小說由於涉及史事紛亂,有太多的頭緒,未免失於蕪雜,故事性趣味性不夠強,有時缺少一種大處落墨的氣魄,讓人讀之,頗為無趣。

就比如《乾隆韻事》,沒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和《胡雪巖》、《慈禧全傳》相比,顧名思義,更多是從帝王將相的私生活出發,在寫作之時,就對人物進行褒貶。他筆下的人物,如同剝去了皮囊的畫皮鬼,露出了陰暗、醜陋、險惡的內在本質。讀他的小說,總有一種“洪桐縣裡無好人”的感覺。他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史觀通過自己的文字傳遞給你,讓你領悟。

二月河真名凌解放,出生于山西昔陽,生活於南陽。看過和他有關的紀錄片。從他那熟悉的鄉音,就感覺親切。相對於高陽小說裡那明確的史觀,而二月河的歷史小說,更側重於小說。所以他的小說裡虛構、戲說的成份不少,這讓許多文化人詬病。制約於他的學識,他沒有明確的史家意識,寫出來的故事放在現在也突兀。而他的《落霞三部曲》裡,對於帝王也似有一種“美化”,讓人覺得有一種媚俗之感。

你知道二月河與高陽嗎?他們寫歷史小說有什麼區別?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

以《乾隆皇帝》《康熙大帝》為例,在他的小說裡,那皇宮裡的皇帝都是偉光正的偉人,但是你細讀之後,去從文字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就以乾隆為例,書中的他處處冠冕堂皇,以百姓社稷的利益為先。但細細看他的舉動,卻透著自私、任性與好色。他為了自己的私利,明知和珅是貪官,卻聽而任之;他微服私訪,喜歡上白蓮教的聖女,為了紅顏可以置祖宗家法於不顧,但看到那個聖女和別的男人一起投身火海,瞬間變得氣急敗壞,原來所謂的深情脈脈,不過是作戲。

你知道二月河與高陽嗎?他們寫歷史小說有什麼區別?

《康熙皇帝》中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

二月河的小說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正統歷史小說的現代創作,文筆流暢,情節張馳有度,有高高在上的帝王,有廟堂上群臣之間的爾虞我詐,有直臣,有忠犬,也有底層百姓的家長裡短,符合老百姓對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猜想。總之,如果說高陽的歷史小說如陽春白雪,適合有一定史學知識的學者去閱讀,而二月河的小說,則像下里巴人,適合普羅大眾。

總之,他的小說如電視劇《走向共和》,從表面上看,那李中堂是鞠躬盡瘁的忠臣,其實不然。這種小說很考驗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而這種能力往往又和閱歷有著一絲絲的關係。

高陽與二月河小說的各自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小說的暢銷程度,這也是二月河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比較經典的原因罷。

不知木子君說得對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