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勵志的故事,但不僅限於勵志。

有一個男孩,一出生就腦癱,醫生預言他將是一個植物人。長大後,他除左腳能動外,全身癱瘓,到了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了作家,一生共創作了5部小說和3部詩歌集。

他的自傳體小說《我的左腳》被拍成了同名電影,獲得了包括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諸多獎項,他也因此聞名世界。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 電影《我的左腳》海報

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汀·布朗(Christy Brown),享譽世界的愛爾蘭腦癱作家。他用左腳在鍵盤上敲下一行行感人至深的文字,向世人講述著他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情感經歷。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 克里斯汀·布朗本人

《我的左腳》這部電影向我們清楚地展示了克里斯汀·布朗的成長軌跡。小時候,由於身不能動,口不能言,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當兄弟姐妹在家裡圍在一起做作業時,他只能在樓梯下的一塊毯子上靜靜地躺著,聆聽家人的談話。

沒有人知道他在聆聽,他像一個廢人一樣不能表達的生命狀態,使家人誤以為他是一個智障人士。

其實,他的智力水平一點都不比其他兄弟姐妹低,他的語言接收能力跟其他的孩子是一樣的,只是受限於身體的缺陷,無法表現。

但他一直創造機會,要讓大家知道他是智力正常的人。經過不斷地嘗試,他終於用他的左腳夾起一根粉筆,在地板上寫下了一個單詞:MOTHER(媽媽)。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 電影《我的左腳》劇照

家人們欣喜若狂,深愛著他的媽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此前一直視他為包袱的爸爸,激動地將他扛在肩上,跑到小酒館裡向大家宣佈:“這是我的兒子,是我們家的一員!”

儘管會寫字,但直到18歲,布朗才開始往外蹦字。19歲時,在一個腦癱治療專家的幫助下,他語言能力越來越好,口齒清晰度雖不及正常人,但跟人日常交流不成問題。

布朗除了會寫作,還會畫畫,舉辦了幾次畫展,當然,這一切都是用他的左腳完成的。依靠畫畫和寫作,他獲得了不菲的收入,還娶得了一位漂亮的護士作妻子。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 電影《我的左腳》劇照

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但勵志不是我們今天重點要談的,我們下面要談的,是布朗學習語言的過程,給我們的英語學習帶來的啟發。

聽力訓練才是語言學習的核心

學語言,我們都知道要“先聽說”,“後讀寫”,但具體落實在我們的英語教育中,很少人能真正明白聽力的重要性,還沒有正兒八經地進行過聽力訓練,就忍不住去賣弄所謂的口語,甚至聽說還不會呢,閱讀和寫作就捷足先登了。

這樣的結果造成了所謂的“啞吧英語”。其實造成啞吧的原因並不是不能發聲,而是聽不懂:沒有足夠的英語聽力輸入,也沒有將英語聲音聽明白、聽進去。

從布朗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聽力是學習語言的入口,如果他是一個聾子,不能日復一日地聽家人講話,從而進行聲音的輸入,就根本不可能有日後的語言輸出。

很多人見到老外說不出來,不是因為緊張,也不是因為害羞,而是因為缺乏聽力訓練,肚裡“沒貨”,或者肚子裡的“貨”並不是真貨,背了大量單詞和語法,就能說得出英語嗎?

答案是否定的。聲音不僅是語言呈現的重要形態,而且是語言的本質形態,如果聽不懂,那麼可以說,我們連英語的門都沒有入。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聽力不行,不僅僅是學習英語的其中一項缺陷,而是英語水平的整體不行。

只要聽懂了,說讀寫都不在話下,這是一個竅門,是學習語言的捷徑,是撬動整個語言系統的支點。

所以,孩子的英語啟蒙應該從聽力開始,要集中精力攻克聽力,過了聽力這一關,其他就好辦了。

聽力輸入內容必須是可理解的

語言是我們認識世界的載體,一個人的語言能力不會超過他認知的邊界,因為認知不到的事情,就不可能想得明白,更不可能說得出來。

而我們認識世界都是從簡單、具象和可視的事物開始的,因此,我們的母語學習也必定要從簡單的入手,再往復雜的去學。孩子是從“爸爸”、“媽媽”、“蘋果”這些詞開始學母語的,電影中,布朗也是從MOTHER(媽媽)這樣簡單的單詞開始學起的,因為這些詞孩子最常見,最熟悉。

換句話說,是孩子能理解的。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不是大量地聽就能學會語言的,一個不懂阿拉伯語的人即使天天聽兩個阿拉伯人聊天,也照樣學不會阿拉伯語,為何?因為不懂,所以不懂。

因此,孩子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的內容一定是要可理解的,這樣才能聽得進去,取得持續的進步。

要尊重孩子的語言“沉默期”

孩子在學習母語時,有一個只聽不說的階段,這個階段稱為語言學習的“沉默期”,沉默期有長有短,一般都是一兩年時間,通常孩子一兩歲就能往外蹦一些詞句了,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據說愛因斯坦到了3歲多才開始說話。

布朗的沉默期則是17年,他其實是有語言能力的,通過聽力,他的肚子存了很多“貨”,只是由於病理原因不能發揮,就像被捆綁了肢體的舞蹈家不能跳舞一樣。

在沉默期中,孩子雖然沒有輸出,但語言能力通過聽力輸入是一直在增長的,經過了沉默期的積累,孩子的語言可以呈現爆發式地輸出,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

同理,孩子的英語學習也會有沉默期:只聽不說。這時,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沉默期,不要認為孩子每天都在聽英語卻不開口,就沒有在進步。學習英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解決的,家長需要多一些耐心,只要確保孩子持續輸入可理解的聽力內容,孩子就一定能不斷進步。

聽得多了,終有一天,會自然而然地將英語句子脫口而出,誰也阻擋不了的。

點擊瞭解更多,可以免費試學7天大思英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