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沒有孤獨的人生並不正常。

但你是忍受孤獨,還是享受孤獨,卻有著天壤之別。如果一個人有幸被孤獨光顧纏繞不離不棄,那麼忍受孤獨將如墜地獄,享受孤獨雖然進不了天堂,但絕對能遠離地獄,這就是兩者最大的不同。

當孤獨真的與你陪伴,你顯然不能把它當做每日無可奈何的消費物,而應視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01.孤獨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境

孤獨並不是個貶義詞,恰好相反,它完全可以是一個褒義詞,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還是一個高貴的詞語。

孤者為王,獨者無二,不入俗流、不同凡響,是為它的品質,中國古代的國王都喜歡自稱為“孤”,能是一個不好的詞語嗎?

對於大自然的萬物來說,孤獨是一種狀態,但能夠把孤獨昇華為一種心境,也只有人類能夠做到。孤獨的狀態本來是客觀中性的,但有的人忍受不了這種狀態,有的人卻能夠把這種狀態雕琢為一種心境,他也就成為了自己的“孤王”,從而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

能夠把孤獨上升到一種境界的人是自由的,他必會擁有自己的思想,並因思想獨立而安然自若。

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02.沒有誰去刻意選擇孤獨,但對待孤獨的態度卻決定了你是奴僕還是主人

其實,很多人是畏怯於孤獨的,因為很多人在面對孤獨時要麼不知所措,要麼難以適應,要麼視之為苦難。

沒有誰渴望孤獨,甚至主動去尋找孤獨。人因家庭親情、朋友友情、社會關係而無法獨自存在,因各種世俗紛擾和利害計較而不能獨善其身。人們在這樣的環境裡過得太久了,幾乎已經離不開身外一切的存在,因此很多人也便喪失了承受孤獨的能力。

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孤獨的,失去伴侶的夫妻是孤獨的,被親戚朋友拋棄是孤獨的,甚至不能被人理解也是孤獨的。哈姆雷特的孤獨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就在於他在現實中失去了父親,在親情上失去了母親,在愛情上也遭遇不測,尤其在心理上的不被理解,構成了他獨具特色的孤獨感。

孤獨的魅力不在於孤獨本身,而在於孤獨時的心境,一個孤獨者的心境很能說明他的態度,這決定了他是做孤獨的奴僕,還是成為孤獨的王者。

所以,對每個人來說,孤獨就算是稠如一日三餐,你也要品出它的味道。當你一個人坐在床前凝視幽藍天空那一輪明月的時候,你的那份孤獨不僅是一種味道,簡直是一首朦朧的詩篇。

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03.生活中的孤獨者很多,但有不少人卻在孤獨中找到了自我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生活中的孤獨者很多,有不少認確實在孤獨中找到了自我。孤獨也許是不期然的遭遇,但找回自我卻是一個價值不菲的收成。

生活在浮世,各種的紛擾已經讓很多人失去了自由,攪混了心境,從而丟失了自己。

陶淵明,這個生活在幾千面前、和現代人八竿子打不著的古人,本來已經變成了一個符號,但他的心境卻能和現代的人們存在通感,這讓我們深深佩服他是一個活的最明白的人,他終能在功名利祿的浮土下吧啦出屬於自己的自由王國。

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儘管人世繁雜喧囂,但心境的超脫一樣能讓自安然自若。陶淵明的可愛之處就在於他的心境,在於他心境的通亮寬敞和晶瑩剔透。

孤獨,恰好能夠給予你這樣一個心境:只有處在這個心境,你也才能夠好好地過一回自己。

這,正是我們對孤獨的享受。

孤獨,是你迴歸自我的最好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