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逃避思考,如何纠正你的思维偏差,我从这几个方面给你答案


美团王兴说过这样一句话: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而一个不愿意思考的人必然是认知能力弱的人。


逃避思考是什么意思呢?

拒绝逃避思考,如何纠正你的思维偏差,我从这几个方面给你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难免会有这样的感触,在看待一些问题时,经常会理所当然的以自己过往的经验作为判断,或者说自己去假设一些条件为问题做铺垫。

已经验为判断,自己假设一些条件,随便搜一些资料来当作自己的观点,但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逃避真正的思考,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

为什么认知能力对我们如此重要?我来举三句生活中很经常听到的话,你就明白了。

"以我的经验来看,你这样做一定是错的。"

"直觉告诉我,我们不应该走这条路,真的女人的第六感很准的"

"你相信我,如果不这样做,你肯定会后悔的。"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带入个人情感,带入经验判断,从而产生思维偏差,偏离问题核心。


其实这就是我们潜意识里在逃避思考,那我们该如何去做,纠正我们的思维偏差?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给你解读。

第一:善用第一原理思考问题

拒绝逃避思考,如何纠正你的思维偏差,我从这几个方面给你答案


第一原理:从数学角度来看,第一原理就是指基本、底层的命题和假设,不能从其他的命题中推导或假设出来。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吧,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做几何题,经常就会需要记住两种原理,第一个是公理:例如,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而由这个公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论:经过一条直线何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在这里,公理就是第一原理,最基本的底层的命题假设。抛开数学公式,第一原理也就是指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分析事物的本质,找到最原始的问题而不是他人转述或者自己假设的。


用简单的话来说,第一原理其实就是指问题最开始的起点,换言之问题的问题


每个领域其实都有第一原理,掌握了第一原理,也就更容易纠正我们的思维偏差,也更容易解决问题。


相信你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让人刮目相看。

比如说,当一大群人吵的不可开交时,这个人总能提出让所有人都服气的观点;又或许,这个人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极不靠谱,但你和他聊天会发现其实他对很多事情都是入木三分的,直指核心。

这样的人其实就是善于第一原理分析问题,他们往往更懂的抓住本质,而不是以经验和情感做判断。


第二:避免陷入视网膜效应

拒绝逃避思考,如何纠正你的思维偏差,我从这几个方面给你答案


视网膜效应: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换言之,本来是一个偶然因素,但伴随着不断的关注,渐渐地会让人觉得这是个普篇现象。

因为不断的关注让人感觉到它是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往往会更加愿意相信这就是结论,从而逃避思考

网上一直流传着雨神萧敬腾的传奇,据说他每一次开演唱会最后都会变成"求雨仪式",因此被网友戏称为雨神,将他的演唱会成为"南水北调"工程,更有网友惊叹,"女人不是水做的,萧敬腾才是!"

久而久之,萧敬腾唤雨的神技越来越被大众夸大,网上有说法称,他的成功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多,但据官方报道他出行下雨率统计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


其实我们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下雨和萧敬腾本身毫无关系,但由于视网膜效应,我们就会产生选择性注意,而选择性注意就容易让我们产生思维偏差。

拿萧敬腾的例子来说,我们会根据网友的评判等,去关注萧敬腾是否开演唱会就下雨,而忽略了一点,其实他爱去开演唱会的城市本来也经常下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对关注的对象产生了浓厚兴趣时,我们便会有意无意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把与之不相关的信息过滤掉,这就是选择性注意。但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我们过滤掉的恰好是问题关键。


所以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现视网膜效应,自动忽略了问题信息,从而出现思维偏差。

第三:学会常反思自我,善用思考"工具"


想要提升思考力,纠正我们生活的中的思维偏差,那一定要善于反思。

拒绝逃避思考,如何纠正你的思维偏差,我从这几个方面给你答案


如果你要问现代人缺乏什么,很多人肯定回答:钱,的确没毛病,但很多人就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缺钱?在我看来,很多人缺乏的其实是反思自我的意识,钱从来不缺人去赚,我们缺的是赚钱的能力。

反思,指的是:重温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反思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思维的误区,又可以促进问题的连接,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在分析问题时就不会片面单一。

同样善于反思自己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心态会更好,也就更容易解决问题。用成甲的话说:"大多数人看到问题就是问题;心态积极的人,看到问题全是机遇。"


也就是说一个善于经常反思自己的人,他的认知能力也会更强,思考力也会有所提高,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更懂得如何去分析。


思维决定高度,但"工具"可以决定你的速度,分享几个思考"工具"


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的搜商: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资料,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一切信息,最后再运用到分析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写作:给到你一个话题的时候,错误的做法是;立马就动笔操作,如果立马开始写,那么你会发现,思路不清晰,脑海还中材料不齐全。


一般情况下,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了,完全没有素材可用。


而正确的做法是,先思考逻辑,定主题,各部分的大纲列出来后,开始搜集资料。

大纲很重要,而资料收集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足够多的素材,才能让你的文章更丰富。


搜索能比较强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高效解决问题的人,在互联网时代,搜商高的人往往更容易解决问题。

培养搜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多关注一些网站,在网站里去寻找别人分想的和你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的关键。



其次一定要增强自己的搜索意识,培养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也就是说在实际动手操作前,运用搜索引擎,获得支持信息和知识。



善用纸笔分析



如果一个问题过于复杂,或者说同时面对几个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光在脑子里想就一定是不够的,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用笔在本子上写下你所困惑的事,将问题进行排列,逐个问题去分析


那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考研结束后,一下子陷入了迷茫。手边的事情特别多,想做的事也挺多,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毕业论文、找工作实习、准备复试还是准备二战、工作是找兴趣还是找和专业对口等,问题很多感都很麻烦所以一度陷入了麻痹自己的状态,不想去思考。


后来我感觉这样下去不行,所以 就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是一股脑的在脑子里自己瞎想,而是将我需要做的事一个一个写在纸上,同时将对应的问题,时间安排等也写下来。


写下来以后再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排列,最终逻辑条理都理清楚后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多,主要是自己没有去认真分析。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并不难,难得是我们不会去分析,抓不到关键。所以总的来说,如果想要提高自己思考能力,我们一定要学会调动自己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要善用思考工具。

正如那句老话,脑子长时间不用会生锈。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但不能拒绝思考,反而要勤于思考,刻意联系思考力,纠正思维偏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认知能力,同时更好的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