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不徹底的凱恩斯革命

新宏觀連載十四 |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不徹底的凱恩斯革命

編者按:經濟週期、經濟增長、系統穩定性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解決經濟週期是經濟學家的使命所在;在令人失望的經濟世界中,我們需要反思經濟流派的是非得失,呼喚經濟學革命。新宏觀主義吸取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凱恩斯、明斯基等經濟大師的合理內核,揚棄其偏頗,彌合供給主義與需求主義的裂痕,最終統一於市場經濟為基礎、公益經濟為補充的二元經濟。作者提出的儲備需求方案既保留了市場經濟的競爭活力,又擺脫了其週期性倒退的重大弊病,獲得了可持續增長的可能性;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個體被隔離,產出下降,儲備體系短板暴露,口罩、疫苗、高速成為免費公共品的呼聲尤為強烈,而這正是儲備需求的核心要義,它凸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新年伊始,第1經濟融媒體矩陣啟動了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張二寅先生著作“新宏觀——債務長週期與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的連載,此為2014年7月出版的《新宏觀主義》的升級版,它建立了完整的概念體系與公式體系,完成了經濟範式的變革;提高了經濟學的科學性;必將是未來的教科書,適用於大企業領導人、宏觀經濟管理者、經濟理論研究者。

本文連載的是第二章(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的第六節,讓我們一起閱讀!


第六節 不徹底的凱恩斯革命

一、凱恩斯在經濟學上的兩大貢獻

1、宏觀範式革命

國民收入範式使經濟學脫離了微觀視野的羈絆,打開了宏觀大門。

2、貨幣表達

區別於實物與效用,凱恩斯範式立足於貨幣,為經濟學分析工具的科學化開闢了道路。

二、凱恩斯革命的不徹底性

1、失衡不等於非均衡

凱恩斯認為大蕭條在於三大心理規律導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實際產出低於潛在產出,經濟發生失衡,因此需要政府擴大投資將產出推進到潛在產出水平,即可將失衡推回均衡位置。

該邏輯顯然還是認可均衡理論的,相當於三大心理規律引發的衝擊導致失衡。

由於沒有從根本上獲得非均衡的論證,結果必然是不徹底的,其推理過程與相應結論存在諸多缺陷。

2、三大心理規律缺陷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基石為三大基本規律:

a、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b、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

c、流動偏好規律

其理論邏輯為: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MPC=消費增減額/收入增減額,因此,消費需求遞減。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即資本邊際效率=預期可得到的利潤/投資成本,它會隨著投資的增加而降低。

流動偏好規律,即利息率=流動偏好/貨幣數量,當貨幣量一定時,流動性偏好越高,利率越高。

因為,投資需求=資本邊際效率-利息率。

所以,在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與流動偏好條件下,投資需求遞減。

即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均遞減。

又因為,總需求=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有效需求=總需求。

故,有效需求不足。

大蕭條擊碎了新古典的自動均衡,這一鐵的事實讓凱恩斯主義風靡世界,政府通過增加支出,包括戰爭,逐步走出了經濟危機,但隨後的滯脹與國債累積也讓凱恩斯的光環逐漸褪下。

消費函數中的自發消費要麼來自本人儲蓄,要麼來自遺產,但它們均屬於上期收入,故也是收入的函數,為變量,而非常量,即恆定的自發消費不存在,消費函數應為(1-儲蓄率)*收入,該結論得到庫茲涅茨的實證支持。

隨著技術的不斷技術,生產效率是穩步提高的,即供給過剩。所謂的邊際收益遞減,本質是由於需求不足與供給過剩導致的效益下降。兩者不能混同,前者是實物利潤過剩,後者是貨幣利潤不足。

由於沒有進行兩者的有效區分,因此,凱恩斯不能解釋利率下降與流動性陷阱的真正原因,對消費不足的論證僅僅停留在心理層面上,似乎制約與導致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偶然的、不可琢磨的,這樣的論證必然遭致懷疑。

3、投資乘數缺陷

a、投資乘數是凱恩斯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然而,它的缺陷也是明顯的。

只看到政府投資為社會投資提供了收入,卻忽視了政府投資本身的成本收益核算。由於政府投資並不能改變壟斷投資必然虧損的規律約束,也就是說,當投資小於儲蓄時,政府替代投資的結果必然是債務轉移。

b、只看到政府初始投資帶動的消費鏈條,而忽視了儲蓄投資鏈條。

c、I=S保證的只是貨幣流量不變,卻忽視了由此帶來的債務累積。

再投資鏈條中,I=S是通過商業銀行實現的,即儲戶存款與企業貸款,它一方面保證了所謂總需求不變,另一方面導致了企業貸款的累積,由於儲蓄率非零,該貸款越積越多,最終不可償還。

d、由於準備金制度的存在,I=S並不能真正保證貨幣流量不變,而是有衰減,其大小為儲蓄率S*準備金率D,該貨幣漏出形成流動性短週期。

4、乘數——加速理論缺陷

乘數——加速理論假設Y=C+I+G,其中,C=c*Yn-1,I=a*(Yn-1-Yn-2),可以推出通項為Y=βYn-1,然後根據實證數據得出β,如為正,則解釋為產出逐步增加,直至觸及潛在產出上限而終止;如為負,則解釋為產出逐步減少,直至最低剛需水平。然而,收入函數Y取決於通項係數β的正負,即增函數還是減函數,而β的正負取決於實證數據所處的週期階段,如增長期,當然β為正,反之反是。因此,該論證實質為循環論證,相對於因果演繹推理,這種實證歸納推理更接近於盲人摸象。另外,經濟崩潰並非由於觸及潛在產出上限,因為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全面過剩,商品無法出清,物價嚴重通縮,故乘數——加速理論對經濟週期缺乏解釋力。

凱恩斯主義的強行投資避免了就業和產出水平的衰減,但增加了債務和過剩貨幣,使債務危機和滯脹更為顯著,即改變了傳統經濟週期的形狀。

凱恩斯發現了流動性陷阱,也就是在債務壓力和預期虧損的情形下,再通過粗放式的增加流動性已經無濟於事,並非否定貨幣的重要性,只是強調了貨幣帶來的債務性。

而他試圖以擴張性的政府投資為社會資本創造利潤空間,最後卻以鼓勵無效勞動、唯GDP論、滯脹,忽略政府投資的整體收益性等難題收場,令人扼腕。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張二寅,山東寧陽人,現居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MBA,國際財務管理師(IFM),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當代宏觀經濟學者,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控制論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新宏觀創建者,儲備需求倡導者,指出儲備需求為第四大需求,它實現了對消費不足的價值補償,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路徑。專著《新宏觀主義》,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7月。合著《草野集——中國經濟再出發》,新華出版社,2016年12。

END

第1經濟,致力於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點擊標題共享新宏觀連載

  • 新宏觀連載一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大蕭條
  • 新宏觀連載二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債務危機
  • 新宏觀連載三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資產泡沫
  • 新宏觀連載四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明斯基時刻
  • 新宏觀連載五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流動性陷阱與負利率
  • 新宏觀連載六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滯脹與長期通脹
  • 新宏觀連載七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節儉悖論與特里芬悖論
  • 新宏觀連載八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準公共品缺失
  • 新宏觀連載九 |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金錢至上的重商主義
  • 新宏觀連載十 |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自由放任的重農主義
  • 新宏觀連載十一 |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剩餘價值的困惑與計劃經濟的缺陷
  • 新宏觀連載十二 |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主觀效用論——不成功的需求表達
  • 新宏觀連載十三 |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新古典——折衷的局部均衡與實物的一般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