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開國的一個政策 差點讓朱家絕後!

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的印象無非冷酷二字,他殺大臣有剝皮實草,他殺故交,殺妻妾。而唯一對自己的子孫,他滿面慈祥,溫柔的無以復加,為了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安享榮華,他提出了這樣一個政策。

朱元璋開國的一個政策 差點讓朱家絕後!

朱元璋

朱元璋開國之初,還沒大封功臣,先把自己所有的兒子封為親王,那麼是最小的兒子只有一歲,也有一個親王爵位。朱元璋規定皇族子女不受普通律法約束,不歸當地的政府管轄。諸位親王的府邸,服飾和護衛,低天子一等,再大的功臣,再高的爵位見到了親王車架都要“伏而拜謁”。

朱元璋開國的一個政策 差點讓朱家絕後!

朱元璋

朱元璋為明朝的官設定了歷朝歷代最為低廉的工資,卻給自己的子孫制定了恆古未有的最高俸祿:皇子封為親王年俸萬擔,是當時最高官員的七倍,這個並不包括土地和朱元璋的各種賞賜。為了讓後代享受老祖宗為他們打下的大好江山,朱元璋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且一生從出生到死去,所有的皇族後代的消費都由國家承擔。

朱元璋本意是想著能讓藩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的天下,可惜永樂年開始,親王作亂不斷,這個狀況導致明朝的歷代皇帝都要努力的彌補老祖宗的這個漏洞。

朱元璋開國的一個政策 差點讓朱家絕後!

朱元璋

明朝的皇帝因朱元璋的祖制必須保證皇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必須保證藩王不會失去控制而作亂。到了明朝中後期,親王們不能沒事除去亂轉了,基本上只能終生生活在王府中,如果想要出去,必須得給當朝的皇帝提出申請。而除了這個,更為有意思的就是皇帝為了防止親王有串通的機會,規定親王們終生不能相見,這也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見”。

很快,朱元璋的後代子孫們人口達到了百萬,而想要供養這百萬皇室,明朝基本上把有親王的本地稅收全部交給了這些王爺們,有時候竟然還不夠,到了最後,以中國之地大物博,舉全國之力也無法養活這一家朱姓子孫。

而隨著明末的土地兼併越演越烈,起義爆發了,其中最為知名的應該是張獻忠和李自成兩股勢力,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入山西,山西乃是朱家皇室子孫人口增長最快的地方之一。有皇族數萬人。而李自成進入山西后,每過一城,首先捕殺皇族,前前後後,李自成僅在山西一地殺皇族人員達到上萬人。

而就算是這樣,李自成在農民軍中的名聲竟然是不嗜殺。與他相對的張獻忠,基本上每過一地,皇室成員不僅被斬殺殆盡,連皇家的各個王府也被付之一炬。與和平時期皇族的生育率相比,明末戰亂中,皇族的死亡率基本上創下了社會各階層的最高點,明末的起義軍屠戮皇室成員,基本上都是堅決,徹底。

而就是這場變革,差點讓朱家皇室絕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