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餓了麼的“竊聽門”?更大可能是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科技

美團、餓了麼的“竊聽門”?更大可能是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科技

外賣

最近幾天美團、餓了麼“竊聽門”鬧得沸沸揚揚,大家又一次對科技公司開始了口誅筆伐。

可以與此媲美的事件,應該只有“Facebook的數據洩露事件”和“百度說:中國人其實不太關心自己的隱私”了。

目前,各種關於此次事件的新聞下面,評論大都如下:

“怪不得我總覺得我每次開美團,它都能推薦我想吃的。”

“我和同事聊天要吃什麼,再打開美團,就會出現這些菜。”

“我都沒搜索過,只是偶爾說過,它都會出現在首頁。”

......

對此,相關媒體通過模擬用戶使用場景,分別對安卓手機、蘋果手機以及蘋果平板電腦上的餓了麼個美團外賣APP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測試。最終發現美團外賣、餓了麼APP在用戶日常談論吃什麼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就真的出現了相關推薦而且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

那麼,大家在抨擊這些公司,覺得這個新聞理由很強大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幾個問題?

1、你生活中經常性的活動地點有哪些?(家/宿舍、公司/學校、經常逛的商場以及其他偶爾娛樂的地方。還有嗎?你能列出來幾個?)

2、你在每個地點會選擇幾個常用餐廳?(四個、五個或者更多?)

3、你在每個餐廳裡面常點的菜有幾個?

4、你經常去的餐廳和你朋友經常去的餐廳有多少相同?

5、你經常吃的菜品和你朋友經常吃的有多少相同?

6、你使用外賣APP的頻次、使用時長是多少?

7、你知道你使用的外賣APP需要哪些權限麼?

美團、餓了麼的“竊聽門”?更大可能是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科技

手機權限

思考完上面這些問題之後,你還確定他們這些科技公司需要知道你們的喜好、常點菜很難麼?

我們假設沒有竊聽,外賣APP利用已有的權限,它能獲得什麼:

你在APP上的搜索記錄、你的外賣訂單歷史記錄、你常用的地點定位服務、抓取你的通訊錄好友記錄、抓取你附近區域範圍內的餐廳數據、抓取你附近人群的外賣數據、抓取你好友的外賣數據...

如果它還有使用你的手機存儲權限,可以調用手機數據的話,那它還可以:

抓取你在瀏覽器上的使用數據、抓取你看相關美食視頻的記錄、抓取同行業其他APP的使用數據、抓取你平常使用網上買菜的相關數據...

既然它有了這麼多的數據,你認為它推薦一個或幾個你感興趣的菜品會很困難麼?

我覺得,很容易,這就像做數學題用排除法一樣簡單了

美團、餓了麼的“竊聽門”?更大可能是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科技

數據的世界

所以,這次事件不過是又一次我們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科技。

高估了我們自己關心隱私的程度、對軟件權限管理的程度、對科技本身的瞭解程度。

低估了科技本身的已有的數據獲取能力、科技的發展速度、對我們生活的滲透程度。

我們更應該理性看待風險,沒必要誇大科技的危害而忘記它帶來的便利;同時也要謹記科技發展的太快,我們的思維觀念發展的太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