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入場直播電商該怎麼玩?

近日,羅永浩在抖音上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直播生涯,與之相關的營銷熱點話題可謂層出不窮。有人說“羅永浩一夜難眠”,有人說“羅永浩還在販賣情懷”,也有人拿羅永浩和李佳琪、薇婭去做對比,或者在產業層面上去看字節跳動的直播電商佈局。

因為話題熱度高的原因,我也好奇地穿梭在各個直播間去感受愚人節這天賣貨氣氛。先說羅永浩吧,他和另外一個“羅胖子”羅振宇似乎有些相似之處,一個堅持販賣情懷,一個堅持販賣知識。從抖音官方披露的羅永浩粉絲人群構成就能看出來,男性粉絲佔比高達80.5%,年齡多在26歲~32歲之間。再來看曾經的錘子手機的用戶畫像,男性用戶佔比為67.6%,年齡多在20歲到29歲之間,可能還真的是5年前那些人長大了。

現在入場直播電商該怎麼玩?

區別在於之前的羅永浩是站在大熒幕下講PPT,而現在他在狹小的直播間裡念著卡紙PPT。這兩個多小時的“相聲”,觀眾們買了1.1億的賬,總體來講還是說的過去。但是直播間氛圍以及商品價格是否物美價廉,確實還和專業的KOL有些差距。或許是因為蹭熱度,有些電商平臺隨即上線了一波同款商品號稱“比羅永浩便宜”,著實讓人感覺有點措手不及。因為直播的根本還是賣貨,賣貨的本質還是物美價廉。

之後我和一個做視頻內容的專業團隊聊了下,有了一些更加深入的體會。一是現在入場做直播電商肯定不晚,重點是跟誰一起做,這個“誰”包括MCN機構、品牌方、平臺方等;二是內容為主導的團隊,用戶更容易買單,一定程度上“內容”可以和“信任”掛鉤;三是以價格為根本的供應鏈體系是團隊生存的根本所在。

跟誰一起做?

朋友的團隊只有5個人,前幾年一直在做企業宣傳片、會議拍攝、直播轉播服務等,可以理解為比較傳統且基礎。2019年年初的時候,感覺到了短視頻會成為趨勢,就隨即拿出一些精力“轉戰”抖音。因為本就具備相對專業的拍攝、剪輯、文案基礎,所以一個季度下來就做出了300w+ 粉絲量的賬號,一年結束後,團隊同時運營3-5個抖音賬號,總粉絲量達到了800萬。看似成績是不錯的,但是整體的變現能力特別差,這也是大多數中腰部賬號的生存現狀。

現在入場直播電商該怎麼玩?

那麼問題來了,和誰一起做?直播帶貨的根本是私域流量的運營及變現,而MCN機構和內容達人是這個環節的關鍵。MCN機構所生產的內容和商品服務,是和用戶建立信任及產生用戶粘性的關鍵。現階段,各大平臺爭相進入直播帶貨賽道,因此MCN機構的議價能力有所提升。

而當下也是直播電商的原始積累期,即MCN機構“攻下”一個平臺就能多一部分用戶。拿頭部平臺淘寶來說,TOP 10 機構佔淘寶直播 GMV 比例約 20%, 剩下80%的 GMV 基本被分流到各大中腰部賬號中。所以直播電商也一定是門長期的生意,長尾消費潛力會更大,而那時的“直播能力”就是各個店鋪的“標準配置了”。

用戶會為什麼買單?

現在入場直播電商該怎麼玩?

當然是為商品買單,但是內容會是加分項。平時人們網購的消費心理無非是三大類,一是有明確目的性的剛需購買,;二是買未來短期可能有需求的商品;三是沒有目的的閒逛後被“收割”。直播電商就是很典型的三種“通吃”,仔細想想有多少用戶只是想去買個洗衣液、衛生紙,半路被主播吸引買了預期兩倍的商品量,捎帶又買了一堆零食。所以在這裡,用戶會為低價買單。

還會為內容IP買單,通常手辦、盲盒、周邊就屬此類(補充說明一下:不侷限於直播電商),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通常是衝著附加值去的,也就是IP本身的故事。IP價值是原生商品的再溢價,屬於新消費產業。極鏈科技“TakiTaki”,是基於極鏈智能創建的高效率新興消費產業模式。TakiTaki,集潮流商品銷售、IP開發與授權、藝術家經紀於一體,旗下孵化有多款知名人氣IP,JJ Banana、ADA、PIPPI 等,培育了眾多實力新生代藝術家,為中國的原創IP創作注入年輕力量。同時已與數百個S級IP進行合作,提供IP開發、製作、銷售、粉絲運營等全鏈路C2M閉環服務,規模化能力助力IP價值最大化。

現在入場怎麼做?

當下,直播電商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依舊有流量紅利,更多的平臺、MCN 機構、品牌方會相繼入場,比如各大電商平臺和內容平臺,其次是各種流媒體平臺比如:芒果超媒的大芒計劃,打造長+短視頻生態。

所以新入場者可以嘗試選擇電商平臺常駐,選擇新興平臺做內容沉澱。原因是淘寶本就具備相對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和服務體系,雖然是以私域經營為主,但是還是有很大的用戶群體可以進行轉化。而現階段淘寶已經和各大內容平臺打通,因此引流轉化的效率相對更高。

現在入場直播電商該怎麼玩?

另外,主播技能強化還是很關鍵的。4月1日當晚,薇婭和羅永浩的直播間氛圍是鮮明的對比,就選品來說薇婭的帶貨難度要遠大於羅永浩,甚至產品的講解有些無從下手,但最終的直播效果仍舊可觀。

由於直播電商的流量吸附能力過強,所以在選品和價格控制上,需要強效運營,傳統電商的反擊就是拿出比對標平臺KOL更低的價格,所以出現了“比羅永浩便宜”這種情況。那麼MCN機構在這時就承擔了,運營、策劃、議價等主要的“幕後工作”,只要行業紅利在,MCN機構的議價優勢就依然明顯。所以或許選擇相對優質MCN機構合作進場,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無論你KOL、視頻製作團隊、運營團隊、品牌方或渠道方等,直播電商是一個強內容運營等商業閉環,其門檻絕非曾經的淘寶小店,也不是一臺手機+主播+商品這些簡單的要素就能構成。儘可能的放大自身環節的優勢,選擇有經驗的團隊進行合作。我們要清楚薇婭本就擁有國內一流的運營團隊,辛有志本就擁有多家上游生產企業,李佳琦在上直播前就已經是線下的“賣貨王者”了。所謂的成功絕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