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個人衛生意識很差。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年輕人,又高又帥,卻穿著亂七八糟的衣服和褲子,滿臉皺紋,油膩,滿臉鬍鬚。有的孩子住在宿舍,個人衛生更差。桌子上的杯子都是凌亂的,一些剩菜已經生長了

"黴菌",床已經變成了一個"食品店",被子再也看不到什麼顏色了,床下面的世界是更多的“慘不忍睹”等等。清潔習慣對保持和改善健康至關重要。孩子們對清潔的重視與他們父母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全國人民是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可以看出國家和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和道德觀。兒童期是養成習慣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應培養,事半功倍。

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略微邋遢的男生

有一個孩子叫苗苗,他的父母特別注意衛生。她的母親告訴她,她必須養成愛衛生和保持衛生的好習慣。苗苗問:為什麼飯前飯後要洗手?她媽媽告訴她:因為她碰了髒的東西,在吃之前沒有把它們洗乾淨,當她吃了這些東西時,她會生病的,他會在她的肚子裡滋生蟲子。如果有蟲子,她會去醫院注射藥物。小時候,媽媽每次都會告訴她,飯前飯後洗手可以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然後,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認真的洗臉和洗手。 尤其是吃飯前,從來都不用人提醒自己就主動去洗手。有時候,當成年人很忙的時候,他們會忘記在吃飯前洗手,還總是要別人來提醒。

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認真洗手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確保兒童健康的必要條件。俗話說“病從口出”,是否重視衛生直接關係到人們的健康。有人認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是基於缺乏科學依據。在現實生活中,確有那麼一些人不怎麼講究衛生,而身體也還健康,這可能是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造成的,例如,陽光充足,空飛新鮮,營養允分。如果他們多注意衛生,就會更健康。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注意衛生,得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尤其是兒童,他們的抵抗力稍差如果他們不想生病,就應該多注意衛生。從早期預防疾病、確保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改變我國和國家的健康形象和道德風尚具有重要意義。

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良好的衛生習慣

衛生習慣習慣很容易形成,對生活有很強的影響。東漢時有一個叫陳蕃的人,他自小有雄心壯志,想十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情。然而,他居住的房間卻很骯髒,有人勸告他,他卻回答說:“大丈夫當掃除天下,何慮一屋。”為自己不打掃庭院而開脫,於是就有人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來譏諷他;某報登載了這樣一件事,一行人在科隆做客期間,唯恐言行不謹慎有辱國格。 臨別時,他們與下榻的賓館經理告別,該經理盛讚中國客人的禮貌細緻,但也含蓄地提及“唯有衛生差一點”。原來是因為有的同志由於在國內養成了隨地扔菸頭的壞習慣,因而在賓館裡隨地扔菸頭,從而造成了不講衛生的壞影響。

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亂扔菸頭是一個不良衛生習慣

我國出國的人日益增多,然而,陋習還是屢見不鮮。世界上許多國家不但注重個人衛生習慣,還努力培養公民的公共衛生意識。法國是一個以文明著稱的國家,該國曾於20世紀70年代發動了一場“廁所革命”一要求從城市到鄉村,所有的居民一律使用馬桶,便後務必洗手和沖廁所。某官員去法國就鬧了一場笑話,該官員上廁所時,可能是因為在國內沒有養成衝馬桶的習慣,他便後沒有沖廁所就想出門,可門怎麼也打不開。該官員足足待了兩個小時,後來偶然想到該洗洗手洗洗臉清醒清醒。 於是,打開水龍頭時,“奇蹟”就出現了,原來這兒的廁所門是由水自動推開的,不沖廁所,就別想出門。

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養成衝馬桶的習慣

在日本的許多公園裡,到處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標語牌:“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日本人已經養成了這樣的衛生習慣,他們把痰吐到紙上,裝進口袋裡,自己用過的東西都放進垃圾桶裡。 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值得我們思考? 多數孩子都十分頑皮和淘氣,,常令家長頭疼的是,他們能在轉瞬之間將房間弄得亂七八糟,你得花費許多時間去收拾。事實上,年幼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把一切都搞得一團糟,因為他們沒有這個概念,他們只是需要儘可能多的玩具。這時,許多家長會帶孩子出去,然後開始收拾。事實上,這樣做是不明智的:孩子們不會意識到他們應該自己清理。

教孩子愛整潔、講衛生,從小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

孩子應該有意識自己收拾玩具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們自己做事情的習慣,讓他們自己做,不要讓他感覺到總是有人幫助他。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告訴他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個地方,要一個人把這個亂七八糟的房間恢復原狀。最好讓孩子收拾起來,成為玩耍的一部分,養成從孩提時代開始的好習慣;讓孩子把東西放在指定的地方,讓孩子知道各種東西都有自己的存放位置最好把它們分類,然後做標記。孩子們有必要學習不同類別的東西同時要給他鼓勵,讓孩子有滿足感;重要的是指導和監督。家長必須從自己做起,做事要有規律和秩序,愛整潔,不要要求孩子一下子就變個模樣兒,做什麼事情都是有一個過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