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圖/司徒泊崖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茶人,要有一顆溫柔細微的心,發現自然之美,萬物之用。古人箴言,今人論調,集中在茶席的方寸天地,為“不器”之器在一席間的演繹提供了萬千可能。

品茶氛圍的格調應該是清靜素雅的,這才是茶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彩。無需過多雕琢裝飾,在追求平實中還能以小見大、藏巧於拙,從中發現“不器”之物的大器品格。

一起學書法的師兄送了幾把紫砂壺給我。其中一把,壺蓋已經裂開,只用膠帶粘了勉強蓋著,已經不能使用。加之壺的泥料粗糙,雖造型浮雕漂亮,卻並非適宜飲用的紫砂細料,便順手注了水,把幾株馬蹄草。

在寬容的壺肚裡,這馬蹄草居然很快長出細根,節節關聯,細細的嫩綠的莖得以曲盡其意,蜿蜒到壺口,將圓圓的緣邊委婉的銅錢大小的葉片輕輕搭在壺面上,向著窗外的陽光,無語吟唱。在我的茶桌上,顯出小小的卻不容忽視的生機。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我便體會了這廢物利用的妙處,一時做出許多退而求其次卻別有意趣的組合。

例如,將退役不用的公道杯養花種草,把不規則的硯石當壺墊、筆擱,多出的杯墊做賞茶碟,筆擱卻拿來安放茶撥茶夾等茶道用具,閒置的掛簾放下做鋪墊,以佈置新的茶席……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① 土陶的迷你公杯,用來養銅錢草,煞是可愛!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②損壞了的公道杯,也不必就此荒廢,插些花花草草也別有情致!

我不憚煩地舉這些例子,是想能更順理成章地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可以不拘泥於器物創造之初被設定的用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將其運用在一切我們認為合適的地方。

不記得某日在什麼地方無意間看到兩個字:“不器”——我想,這是最能概括我的這個想法的。

不器的大體含義,是不以之為器,可引申理解為,不把器物的用途侷限在單一層面上。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在日式茶道中,早有在茶席上擺飾一些或可實用、或僅點綴的器物的,比如一個乾癟的蓮蓬、一樹小小的枯枝、一張撕破的漁網、一個斑駁的陶罐——初看都黯淡破敗,細想卻都古樸天然,頗具禪風。

這也許是因為日本人追求茶的精神層面的美,所以把器物的外表推向極致的樸素,以此來襯托茶、茶道、行茶之人內在的華美吧。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孔子《論語·為政》中言:“君子不器。”,是說君子(有德行的人)應該追求的是“道”(事物的本質,真理,我理解為天地運行的規律和法則),而不是“器”(表相的、物質的東西)。

這話放在茶道中,或可解為:飲茶雖可追求合宜的器具,但亦不必耽於此。器具漂亮固然好,但若過於追求器具而迷於其中,不能放下,恐怕便會失掉了飲茶的初衷本意,乃是“離道”了。不如隨心所欲,信手拈來,有什麼使什麼吧。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故不器者,是不拘泥於成規,不侷限於器物創造之初被設定的用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將其運用在一切我們認為合適的地方。

不器者,更是要不受器物的約束,拋開表象的規矩,經由茶道的程序,進入無所掛礙、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好像有位哲人說過,真正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此言得之矣!

茶席間的“素顏”、“殘破”之器,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已經被發現的,較之尚深埋於我們靈魂深處的,都只是微沫!種種的象、萬變的事,皆是外相。佛說諸法空相,言萬物的面目都不過是暫時的,並非恆定不變,因此對於那些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我們本可以看淡。

若能放下外相的約束,而最終探尋到事物之本質,自可豁然開朗,得大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