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路,別時人‖董元奔解讀清代陸求可詞的名句18則

【按】早前已發表,這裡系作者轉發作品。



來時路,別時人‖董元奔解讀清代陸求可詞的名句18則

(1)

【來時路,別時人】出自《喜遷鶯(旅怨)》。

〖董郎說〗

別時人,久等不起塵土;來時路,每望只壞心情。



(2)

【衫子杏花紅,新梳蟬鬢鬆】出自《唐多令(閨怨)》。

〖董郎說〗

鬢是流波鬢,一潮閨情前後浪;衫為T恤衫,兩輪春月左右搖。

〖董郎又說〗

不管檀郎在不在,杏子衫皆須穿起來;不管檀郎回不回,烏雲鬢皆須理下垂。相分與相守,嬌容一樣妍;相守與相分,相思兩重天。



(3)

【惆悵一身輕似葉】出自《失牌(歸懷)》。

〖董郎說〗

枯葉舞於情單時,風急難歸土;離情飄在葉飛天,人去無棲枝。



(4)

【心事眉先覺】出自《青門引(書懷)》。

〖董郎說〗

離情總是先下眉頭,方上心頭。



(5)

【晝夜走蛟龍,喜金山、不隨波去】出自《暮山溪(金山)》。

〖董郎說〗

大江東走山不走,金山孤山卻生千年榮枯柳;史潮翻去月不去,圓月殘月頻覽萬古興亡書。



(6)

【晚雲如髻】出自《水龍吟(燕子磯)》。

〖董郎說〗

髻如晚雲媚娘妖,不是說天;晚雲如髻風光好,非為言人。

〖董郎又說〗

“雲”、“髻”互喻,實為物人互喻。物人並未相溶,卻皆有神韻,此怪異之喻也,劉勰之“登山”“觀海”論於此不適矣。



(7)

【依人蟋蟀下床鳴】出自《一剪梅(冬情)》。

〖董郎說〗

閨房蟋蟀鳴,美人愈寂寞也,卻言蟋蟀“依人”。蟋蟀依美人,美人孰依乎?何止寂寞,美人情傷之至矣。



(8)

【莫道君恩已斷,只怕頭如雪】出自《六么令(宮怨)》。

〖董郎說〗

君恩未必斷於漸衰顏,恩愛從來只能一時間。



(9)

【霜葉落,離愁掛在斜陽閣】出自《憶秦娥(閨情)》。

〖董郎絕句《離愁》〗

離愁本似三秋雨,獨燭閨房掛水簾。

卻嗟天寒人未歸,冰林冷眼阻門簷。

〖董郎又說〗

愁本無形,“掛”字賦形於愁。愁思胡亂穿行於天地間,“掛”字阻其於室內焉。



(10)

【願年年、夜夜總長圓】出自《拂霓裳(湖上月)》。

〖董郎說〗

月無缺,孰惜月圓之朗;人不離,誰覺相聚之歡。



(11)

【當壚那有卓文君,便不須酩酊】出自《霜葉飛(止酒)》。

〖董郎絕句《牢騷》〗

這香只奔那香繞,爐裡還瞧鼎裡燒。

卻有廳堂羅敷女,高擎大白解牢騷。



(12)

【未許桃花幾片流,止容柳葉千條拂】出自《魚遊春水(湖上水)》。

〖董郎說〗

柳絲嫋嫋離情緊,無語凝咽;桃花流水人不回,千言誰說。



(13)

【野鷺孤遊,山鷗雙浴】出自《魚遊春水(湖上水)》。

〖董郎說〗

尋常景緻撥響詞人心緒,湖邊隻影羨煞畫舸雙人。



(14)

【晴陌上,不送陽關行客】出自《殢人嬌(湖上柳)》。

〖董郎說〗

章臺柳,輕舒柔臂迎公子;楊柳岸,軟垂千絲送旅人。

〖董郎又說〗

“柳”乃中國文學傳統意向,因時因地不同,情感指向亦異。



(15)

【莫道君王難見,有人朝夕承恩】出自《清平樂(宮詞)》。

〖董郎說〗

未必近水樓臺先得月,卻有咫尺冷宮絕棄春。



(16)

【梁間雙燕宿,回身守空房】出自《東坡引(離思)》。

〖董郎說〗

樑上雙燕,枕上隻身。聽雙燕呢喃,憶向時溫馨,何生空房之嘆哉?



(17)

【彷彿簾前顧影,依稀花底回身】出自《雨中花慢(美人圖)》。

〖董郎說〗

簾前顧影,美在朦朧裡;花底回身,豔於相映中。

〖董郎又說〗

此人美之學問,亦詩美之學問也。



(18)

【郎到袖兒遮,露些些】出自《昭君怨(佳人學書)》。

〖董郎說〗

不露,美人則陰鷙;多露,美人遂淺薄。露些些,真恰到好處也。



【說明】插圖後加,取自頭條免費圖庫(編輯:董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