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疫情襲來,許多企業停工停產,如今江蘇省內復工復產步入正軌,如何保證項目以最快速度開工成了各部門的心頭大事。按正常程序,企業的新、改、擴建項目均需辦理環評手續後方能開工建設和生產,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下,江北新區通過推進區域評估、不見面審批、環評告知承諾等方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區域水保改革實現項目審批“一小時辦結”

位於江北新區的自貿區南京片區率先啟動“區域水土保持”評估,選定片區內25.4平方公里作為改革試點,從優化審批模式、簡化驗收流程等方面切實行動。改革以來,試點範圍內9個重要項目均實現由報告書簡化為報告表審批,審批材料由原100頁的報告書簡化成10頁的報告表,編制費用由至少10萬元減少至2萬元,項目審批時間由10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極大程度節約企業成本,企業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

4月7日上午9點,江北新區行政服務中心A121窗口人員一上班就收到一份來自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的國際化名醫中心項目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的許可申請,根據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水土保持區域評估的政策,該項目由報告書簡化為報告表審批。

隨後,審批負責人立即對材料進行審核,並依據相關規定對該項目進行簡化審批。上午10點,一份名為《關於國際化名醫中心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行政許可決定》(寧新區管審水區改〔2020〕5號)的批覆就送到了經辦人手裡。

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真沒想到現在辦水土保持方案的手續這麼快,一小時就解決!” 南京國際健康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經辦人感慨。


項目審批不見面保效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何開展項目審批,如何協調相關部門和評審專家,成為行政審批部門需要研究並克服解決的問題。2月底,江北新區行政審批局創新項目審批方式,通過“視頻審查”和“線上會議”等不見面形式,在滿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順利開展各項審批工作,為新區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技術審查是項目審批的關鍵環節,召開技術審查會需要多個單位和專家參會,如果按照以往,在相對密閉的會議室裡開會,無疑會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為保證疫情期間水土保持方案審批順利開展,江北新區行政審批局一改往日的“面對面”會議審查,而是採取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召集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特邀專家及方案編制單位等近20人,對《南京江北新區長江大保護工程丁解水庫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葛塘街道垃圾中轉站環評報告表》等項目進行審查。

“往常碰到現場技術問題,審批部門會召集建設單位、報告編制單位及相關街道、平臺機構坐在一起開會,研究解決辦法。但在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下,集中開會的方式肯定有風險。”江北新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此,行政審批局採取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連線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加快推動項目審批。


實現防疫相關項目環評承諾即批覆

記者瞭解到,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新區內與防疫相關的建設項目,均可以申請“告知承諾制”審批方式,只需企業及環評編制單位作出相應承諾,就可以立即拿到環評批覆。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線上提交環評文件和承諾書,當天即可取得環評批覆,實現“不見面審批”+“告知承諾制”的快速審批,加速防疫抗疫項目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

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南京市唯一的醫療廢物處置企業,承擔著安全處置全市醫療廢物的重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居民及各行各業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廢物產生量大增,公司的處理壓力也隨之增加,為保證醫療廢物焚燒處理裝置的汙染物排放達標,不超出總量指標,該公司急需實施“焚燒爐煙氣脫硝改造項目”。

自貿區南京片區利好!“區域評估”、“不見面+告知承諾”助項目建設

“新區行政審批局環評審批人員在得知我公司項目環評報批需求後,推薦採用疫情期間環評審批新政策,讓我公司及環評編制單位通過微信提交承諾書掃描件,當天就收到了環評批覆電子版,審查、公示環節全部取消,當天提交、當天批覆。”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書燕說。

按正常程序,辦理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編制報告表這類項目的環評手續,需經受理、審查、公示、批准等多個環節,至少也需要8個工作日。按照“告知承諾制”,只需企業及環評編制單位作出相應承諾,就可以立即拿到環評批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