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在家校戰“疫”期間,讓我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

家長和老師的相遇

本就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家長越配合,老師越用心,孩子越優秀

這便是少兒教育最好的模樣

疫情就像一滴冷水,驟然滴在沸騰的油鍋裡迸出這個時代的千百種面孔。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作為一名家長,在疫情防控初期,有幸得寵,受班主任的委託,共同來管理四年級二班“疫情期間”的空中課堂,課後答疑等輔助工作,雖不能同醫護人員戰鬥在疫情最前線,但早已開始24小時待命的生活,每天實時關注疫情發展和學生信息,將疫情信息、防護措施、防疫事項與學生家長溝通,準時向上級報告疫情排查情況、線上家訪、精心設計課程和家庭指導,通過微信和孩子們互相監督,通過電話溝通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合理安排孩子們每日學習生活,使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活動有了方法和依據,用實際行動關心著同學與家長!做好疫情防控外,按照市教科局以及學校安排,通過線上學習、課後答疑、家校攜手的方式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按照要求提前對下一週工作計劃、班級管理、家校共建、衛生保健、課程設置等進行了系統安排。

協助管理近兩月以來,內心深有感觸。付出了,也收穫了!趁清明假期,勞作之餘,寫了一些心裡感觸,與大家共勉!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相信家裡已經被

“小魔王”們翻得差不多了

許多家長在家被鬧得受不了。

每天只能待在家裡

父母和孩子的形影不離

簡直是對親子關係的一種巨大的考驗

班群裡、在朋友圈裡喊話

“什麼時候才能開學?”

“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帶娃假期?”

請耐心等一等

許多家長會問

“怎樣才能培養好我的孩子?”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教育,

從來就不應該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情。

在教育這件事情上,

老師和家長就像是合夥人。

教育好孩子,

單靠老師或是家長都是做不到的。

成就一個孩子,

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其實,孩子的童年

是性格、習慣的養成期

是人格培養的重要時期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疫情的發生

給家長和孩子充足的時間

相互陪伴

那些因為工作而落下的“課程”

現在正好通通補上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從此刻起:

我要多鼓勵、讚美孩子,

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

因為我知道

只有鼓勵和讚美

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

我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

從此刻起:

我要用行動去影響孩子,

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

因為我知道

孩子的行為不是被教導而成,

而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從此刻起:

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

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

因為我知道

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

從此刻起:

我要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

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從此刻起:

我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

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因為我知道

強制打壓

只會帶來孩子強烈的叛逆和反抗;

從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為我知道

只有真正的陪伴

才能讓孩子感受愛的溫暖;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從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和孩子一起

安靜和平地處理好每一個當下。

因為我知道

脾氣和暴力

只代表我的無能和對孩子的傷害;

從此刻起:

我要積極主動地處理好與愛人的關係,

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絕不讓夫妻矛盾影響和傷害到孩子,

因為我知道

只有夫妻關係和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從此刻起:

我要讓孩子長成他要長成的樣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

孩子並不屬於我,

他只是經由我來到這個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夢想和使命;

從此刻起:

我要多為孩子種善因,行善事。

因為我知道

種善因,方能結善果,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秧;

從此刻起:

我要通過孩子的問

找出我自己的問題,修正我自己,

因為我知道

孩子所有的問題

都是我的問題,我是一切的根源;

從此刻起:

我要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親密的夥伴,最慈愛的爸爸(媽媽) !

以愛之名,為愛而行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老師與家長的相遇,理應碰撞出最大的教育火花。

老師和家長一起相輔相成,一起並肩作戰,才能夠發揮出1+1>2的能量。

如果要做到真正的並肩作戰,還需要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足夠信任老師,信任是一切的前提,一切的基礎都建立與此。

積極去配合老師,留意老師的囑咐,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孩子的舉動。

對老師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老師也自然會對孩子多些包容和耐心,最終受益的就是孩子。

只有老師和家長站在統一戰線上,

把勁兒往一處使,

才能給孩子最優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