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Ying Zheng等人於2020年2月在Phytomedicine發表題目為《Fructo-oligosaccharides from Morinda officinalis remodeled gut microbiota and alleviated depression features in a stress ratmodel》的文章,該文章採用不可預知溫和應激誘導抑鬱樣大鼠,並評價巴戟天中分離純化的菊粉類低聚果糖(FOSs)對實驗大鼠抑鬱狀態的影響。結果表明FOSs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漿和尿皮質酮水平並抑制抑鬱症相關細菌及修復模型大鼠腸上皮損傷。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文章摘要

背景與目的:從巴戟天中分離純化的菊粉類低聚果糖(FOSs)是一種治療輕中度抑鬱症的有效口服抗抑鬱藥,其療效未知,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基於腸腦軸研究FOSs的抗抑鬱作用。

方法:FOSs經灌胃給慢性不可預知溫和應激誘導大鼠,並通過行為學測試、腸道形態學和皮質酮水平評估抗抑鬱作用。從糞便中提取細菌基因組DNA,採用ERIC-PCR、PLS-DA和16SrRNA基因焦磷酸測序對腸道微生物群進行了分析。

結果:FOSs可減輕抑鬱樣行為,修復腸上皮損傷。FOSs治療降低了模型大鼠血漿和尿液中皮質酮的水平。此外,抑鬱症大鼠的有益菌如Acinetobacter、Barnesiella、Coprococcus、Dialister、Lactobacillus和Paenibacillus減少和有害菌如Anaerostipes、Oscillibacter、Proteobacteria和Streptococcus增多。然而經FOSs治療後,抑鬱症大鼠腸道微生態紊亂得以恢復。值得注意的是FOSs促進了具有分泌重要藥理作用的代謝產物(如具有抗抑鬱作用的H2S)的藍細菌門的丰度,且FOS誘導腸道菌群的調節比FOS的單一組分、DP5和氟西汀的抗抑鬱作用更佳。

結論:總之,本研究表明FOSs的抗抑鬱作用與宿主的腸道微生物群密不可分。


文中重要圖片說明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圖1 | FOS(DP3-9)的化學結構、實驗過程、體重和行為測試結果。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圖2 | 實驗大鼠腸皮質酮水平及組織學研究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圖3 | 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及組成分析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圖4 | N-Ctrl和M-Ctrl大鼠腸道綜合微生物群的比較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圖5 | FOSs和DP5對抑鬱大鼠模型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


巴戟天低聚果糖對應激大鼠腸道菌群的重塑及減輕抑鬱的作用

圖6 | M-FOS與M-Flx大鼠腸道微生物群變化的比較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