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的主謀是龔自珍的兒子?

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國人為之痛惜,而且有良心的外國人也紛紛譴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大事件卻和一位名叫龔橙的小人物扯上了關係。甚至很多人都認為龔橙是火燒圓明園的主謀,是漢奸。那麼,龔橙到底是不是主謀呢?

火燒圓明園的主謀是龔自珍的兒子?

龔橙畫像。

火燒圓明園的主謀是龔自珍的兒子?

英軍在火燒圓明園。

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

清咸豐十年九月初五,即公元1860年10月18日,侵華英法聯軍中的英軍第一師Michel部火燒了圓明園,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12天時間裡,圓明園已遭劫掠,首先動手的是法國侵略軍,接著是英國侵略軍,他們在劫掠三天後撤出。滿漢匪徒隨後跟進,闖入圓明園哄搶並曾縱火,使得這座世界名園只剩下斷壁殘垣,禍首是英法聯軍,早就被中外記載所證明。

據英軍當時一名佚名的隨軍記者1860年10月9日在《紐約時報》的報道:“(10月6日)為何我軍沒按計劃繼續向圓明園挺近尚不得而知。法軍和我軍的騎兵隊,連同一些炮兵則按計劃向圓明園進發。但法軍落後於我軍兩個小時才到達那裡。彼時,已到達那裡的英軍部隊正等待著其餘部隊。……法國人進攻了,他們發現圓明園中有300名太監在負責,另外只有40名男人在掌管著花園,他們中只有20人有武器。皇家園林方面只進行了微弱的抵抗,兩名太監被殺,而法軍有兩名軍官受傷。接著,法軍就佔領了這座皇家園林。”

然而,最近這兩天發生在那裡的景象確是任何筆桿子都無法恰當描述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搶掠被認可。貴賓接待廳、國賓客房和私人臥室、招待室、女人化妝室,以及其他庭院的每個房間都被洗劫一空。清國制或外國制的藝術品有的被帶走,有的體積太大無法搬走就把它們砸掉。還有裝飾用的牆格、屏風、玉飾、瓷器、鐘錶、窗簾和傢俱,沒有哪件東西能逃過劫難。”

昨日下午,一群法國人拿著棍子又到各房間去搜索了一遍,打碎了剩下的每樣東西——鏡子、屏風、面板等等。據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給他們的同胞——也就是被釋放的戰俘報仇,因為這些戰俘受到了對方殘暴的對待。聯軍的憲兵隊守衛著一座裝有巨量金塊和銀錠的寶庫,這些財寶將由英國人和法國人瓜分。”

“被毀壞的財產總價值估計能達到聯軍要求賠償金額中的大部分。”

“英軍總司令下了一道命令,要求軍官和士兵們把搶來的所有物品上交,並公開拍賣,拍賣所得歸部隊所有,後來就這樣做了。……

很多精美古董和紀念品就這樣以一種純象徵性的價格歸個人所有了。全部拍賣額有22000英鎊(按當時比價,摺合白銀不到10萬兩)。”

對此,1861年,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在給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嚴厲地譴責了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犯下的罪行。他在信中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的全部財富,然後彼此分贓。這一切所作所為,均出自額爾金之名。

火燒圓明園的主謀是龔自珍的兒子?

圓明園大水法遺址。

火燒圓明園,一是為了報復,二是為了掩飾強盜行為

是的,下令將圓明園這座世界名園付諸一炬的首犯便是英國對清廷交涉專使額爾金。搶都搶了,額爾金為什麼還要下令火燒圓明園呢?他的藉口是,報復咸豐皇帝指使大臣載垣、勝保等綁架並虐殺英法人質,更是為了掩飾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強盜行為。

咸豐皇帝指使大臣載垣、勝保等綁架並虐殺英法人質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咸豐十年七月下旬,英法聯軍兵臨通州。咸豐揚言御駕親征,卻又同意英法使臣進京換約,提出的要求是使臣親自遞交國書並行跪拜禮。

試想馬嘎爾尼當年覲見乾隆帝的時候尚只肯屈一膝,更何況英法聯軍如今勝券在握呢?英國參贊巴夏禮、法國參贊巴士達等使臣團當然不肯下跪,以致談判失敗。

八月四日,載垣公佈皇帝宣示逆夷反覆狀的詔書,命令曾格林沁派兵截拿巴夏禮等。最終,包括隨團採訪的《泰晤士報》記者等在內的39人被全部關進“天牢”。至英法聯軍侵佔北京,人質全部被放時,僅有19人存活。《泰晤士報》的記者Bowlby也在死亡名單之內。

對此,額爾金很焦慮,他必須向女王、議會和媒體表明,他已經對清政府進行了報復。因為,咸豐帝下令綁架虐殺使團的命令是從圓明園發出的。最主要的是,為了掩飾圓明園內的強盜行為,額爾金下令火燒了圓明園。

小人物龔橙並非主謀,而是一人一馬進園撈了一把

火燒圓明園的主謀是龔自珍的兒子?

龔橙畫像。

然而,事後國人追究火燒圓明園的所謂歷史之謎時,都把矛頭指向一個叫做龔橙的小人物,說龔橙是引導英軍劫掠並焚燬圓明園的漢奸。

龔橙是何許人也?他是晚清著名思想家龔自珍的長子。雖是名家之子,龔橙卻公然蔑視“五倫”。他在死去以前,曾自號“半倫”,意思是君臣、父子、兄弟諸倫俱喪,尚寵一妾,僅存夫婦一倫之半。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龔橙是孔子所講的“無父無君”之類的名教叛徒。為他洗刷叛徒之名的,也只能用動機本善之類的說法。

說龔橙是漢奸的,主要是引用龔橙的老鄉章太炎所說龔橙與巴夏禮(Harry Parkes)關係密切,“為主謀”。

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所述:後以漢文授巴夏禮,為謀主。圓明園之火,橙單騎先士卒,入取玉石重器以出。及清率乞西師陷蘇、松,斷洪氏下游,橙與有力閻。世皆多奇氣。

然而,章太炎沒有搞清楚的是,巴夏禮跟龔橙從未謀面。因為,巴夏禮曾任上海英領館翻譯,卻在咸豐六年時任英國駐廣州領事,直至咸豐十年六月二日,即公元1860年7月19日才以英使參贊的身份去往天津。龔橙從來沒去過廣州,而且是在咸豐十年初寄居上海的,並被英使館的參贊威妥瑪(Thomas Wade)聘為“記室”,即書記,協助威妥瑪推行中文譯員計劃。巴夏禮跟龔橙從未謀面,龔橙怎麼會成為主謀呢?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事實上呢,章太炎是懷疑清末為龔橙做辯護的傳聞的。清末,民眾傳言,英軍火燒圓明園是出於龔橙的建議,目的在於化解洋人的憤怒,保全京城生靈。這種說法第一次見於譚獻為紀念亡友龔橙而寫的《龔公襄傳》,主要是用一個“挾”字,為龔橙洗刷漢奸惡名。接著,《國粹學報》主編鄧實在《龔定庵別集詩詞定本序》中予以明說:“孝拱嘗引英兵燒圓明園,世人多以此短之;然孝拱自謂實奇計,蓋以一園而易都城數十萬人之生命,其保全為益多也。”不過,龔橙喜歡吹,譚獻、鄧實都可能上了他的“口述歷史”之當。因此,章太炎雖然聽過譚獻的這種說法,但在重訂《訄書》時沒有取用。

綜上所述,是否火燒圓明園不是龔橙這種小人物所能左右的,他並不是主謀。按照章太炎所說,龔橙應該是通過威妥瑪得知額爾金已經派遣英軍在圓明園縱火,於是他一人騎了一匹馬去撈文物,暗示所撈取的東西並不多。

參考文獻:1、鄭曦原編 帝國的回憶 《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 下 2、朱維錚 《走出中世紀二集》3、《光明日報》 4、《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訄書》6、《龔自珍研究資料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