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禪味,味味一味,人生味如茶

佛家講究緣。

緣字說不清、道不明,既深奧、又簡單,世間萬事皆由緣起、由緣定。

我好茶,所以心動、心癢,自然想一睹茶園,探幽茗魂,於是趁著假期和朋友相約而至安康平利。 一進茶園,覺茶香撲鼻,泌人心肺,放眼茶櫃,皆幽幽綠茶,間或修竹幾叢,疏朗爽人,平添幾分幽趣仙風。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人生味如茶

坐定不久,一杯安康明前茶早已沏妥恭候。友人們閒散而坐,只顧細品茶香,皆無心聽茶博士大講茶經。

安康明前茶初聞時,撲鼻而來的水霧連同冷峭入骨的清香頓令我感到此茶確非凡品俗類。輕嘗一口,似淡而無味,但隱覺有一種沖虛太和之感。因首衝之水為漱齒之用,故將茶水去半,再衝以溫次之沸水,此時,剛才還幹褐如絲的茶芽現已冷清鮮滑,喉潤舌甘,那茶香幽揚撲鼻,再小飲一口,味略釅卻猶清。細細品味,如橄欖久嚼,餘香滿口。那從杯中飄出的輕煙淡霧,令人咋咋稱道,嘆為茶中極品。

其實,此茶本是凡間草,只是得豐壤株植,甘露滋潤,遂成為非花非葉盡是香的仙山靈草,且令人一嘬猶須三日誇,確是草中瑞魁,我輩清福。人們愛不釋手,亦不無道理。

沖茶的是位眉清目秀、身材高挑的女孩子,滿臉含笑,沖茶功夫老到,顯見是久經訓練,已為此道高手了。想起過去龍井茶採製之法十分講究,什麼穀雨前採摘、中婦煉製、男女共炒等等,也不過是增加品茶的神秘而已。

思緒隨香散。若有機會在安康平利多住幾日,當悠閒自適地汲深泉、掃落葉、架活火、烹新茶,看那蟹眼魚鱗湧動,聽那松風雨聲嘯楓,再來個“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月夜”,一嘗古人之雅趣芳情,豈不妙哉?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人生味如茶

面對佳茗,我又情難自禁的再嘬一口,其味雖不似前幾口通靈竅、馨牙齒,但卻清心魂、滌昏寐,去煩輕肌,確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口嚼茶葉,獨步出門,徘徊在茶秀長廊,突然間泛起一種辭卻凡間事,架巖茅廬,鑿壁開茶園,戴笠披短褐,混跡山中,做那茶農一介,忙時便“晨興理荒蕪,戴月荷鋤歸”,閒時就臥看青山白雲,煮茶邀友聊談,不問滄桑事,心似白鷗閒,那是何等心意舒閒,令人心馳神往。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人生味如茶

唉,我輩既為凡夫俗子,既無錢可資,又無時可假,飄然獨立,作野鶴閒雲一番,偶爾遐想猶未嘗不可,若一味逃禪避事,也誠非良策。

面對人生,最佳之法是在心煩意亂或心平氣和之時,默思一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隨緣;茶味禪味,味味一味,人生味如茶”的慧言智語,縱不至拈花微笑,也或許略有感悟。風花雪月,滿溪流水香。在目不暇接的紅塵俗事中來個“萬人如海一身藏”。並保持一片玉壺冰心,則未嘗不是處處皆道場,步步生清風。勞師動眾地脫俗出世,斷絕凡根確屬不必。

我慢慢折回室中,愣愣地看著那甘芳猶彌喉盈頰的片片綠塵碎玉,回味方才的茶中所悟,微微頷首,又面帶微笑地回到那琚瑭沸羹的人群中去了。

我想,我和茶是有緣的。

寫於一個喝茶有感悟的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