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屏雖美,但仍不完美


摺疊屏雖美,但仍不完美


2019年說是折屏手機元年肯定沒人反對,主流手機廠都爭先恐後的發佈摺疊屏手機。摺疊屏手機的一大賣點,在於“可摺疊”,它解決了“大屏”和“便攜”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可以適應更多的使用場景。去年年底國內的柔宇科技發佈了只能放在展示盒裡遠觀的國產摺疊屏手機,之後小米總裁林斌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了小米的摺疊屏概念機視頻,再就是就是最近最火的兩款,據說可以量產上市的三星的Galaxy Fold和昨天發佈的華為Mate X,三星和華為基本代表了今年摺疊屏手機的兩個趨勢——內折和外折。以下都是雲評論,真機我還沒機會上手,主要基於目前可以看到的消息,結合自己的思考,能力一般,水平有限,還望各位讀者理解。

先拋出我的觀點,摺疊屏是未來手機發展的趨勢之一,但不唯一,可以買,但不是現在

先說說三星Galaxy Fold吧,當時看完發佈會,我的感覺就是“你大爺永遠都是你大爺”,三星在技術力這點上,該領先的依舊領先,該牛逼的也依舊牛逼,雖然國內手機市場明顯競爭不過華米OV,但三星在屏幕上的實力是無人能及的,除了華為,其他幾家大廠旗艦機基本都是三星的AMOLED屏,內存芯片也大都是三星供貨,隨著三攝的普及,長焦端攝像頭也大都採用三星的鏡頭模組,所以三星雖然在大陸市場手機表現一般,但在供應鏈市場上還是賺的盆滿缽滿的。題外話就不說了,單說這次發佈第一款可以量產的這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 採用內外雙屏的結構設計,通過中間的鉸鏈系統實現摺疊。在摺疊狀態下,Galaxy Fold 的外屏尺寸為 4.6 英寸(分辨率為 840 x 1960),而展開後則為一塊 7.3 英寸、分辨率為1536 x 2152 的柔性 AMOLED 大屏。

摺疊屏雖美,但仍不完美

再說說華為的Mate X。華為MateX採用了與三星不同的外摺疊方案,它採用了一整塊8.0英寸8:7.1比例的OLED顯示屏,整機摺疊後機身厚度僅為11mm。從各類上手的照片來看,Mate X在摺疊狀態下與一臺標準的智能手機無異,由於外摺疊的中縫沒有間隙,因此在使用時持握也不會受到摺疊的影響。

摺疊屏雖美,但仍不完美

具體的這些參數,圖片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最近鋪天蓋地的新聞,大家肯定看到不少。身邊很多朋友都來問我,要不要換摺疊屏手機?是不是現在手機都落伍了?我想說的是我對目前摺疊屏手機的幾個不成熟的看法:

一、應用適配問題多。

正如前文所說,摺疊屏手機的出現,解決了大屏和便攜的矛盾,展開後的屏幕尺寸堪比平板電腦(三星7.3寸,華為8寸,iPad 9.7寸),那麼對於展開後的應用適配就不能按照手機尺寸去考慮。想想各位有平板電腦的用戶,是不是都用的iPad,蘋果由於生態的封閉性,便於推進自己的軟件設計標準,而且iPad的屏幕邏輯分辨率統一,所以iPad上軟件適配做的就非常好。反觀安卓平板,除了小米,華為,三星還偶爾推出一兩款平板,其他廠商鮮有跟進,安卓平板尺寸不統一,用戶偏少,開發適配比較耗費時間和成本,這樣更導致了安卓平板市場狹小,都是簡單的移植手機軟件,用戶體驗十分不好,如此便形成了一個負反饋過程“用的人少——開發適配不積極——用戶體驗不好——用的人更少”。目前發佈摺疊屏手機的品牌都是安卓陣營,單靠一兩家企業在系統層面可以做到適配,但具體到大家日常軟件的適配上,就要看各個軟件廠商的跟進程度了,安卓平板這麼多年,依舊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令人欣慰的是,Google 方面(安卓他爹),在2018年底提出了名為“Screen Continuity”的特性,主要就是讓 Android 應用能夠自適配不同尺寸比例的屏幕,希望從源頭開發上的改進能使現在軟件廠商有所動作吧。

二、量產困難、成本居高不下

三星的第一代曲面屏手機Galaxy Note Edge,單側曲面手機,2014年發佈,當年售價近萬元,放到現在看也不便宜,但隨後2016年的S7 edge徹底掀起了曲面屏的風潮,價格也到了用戶可以接受的5000元區間。目前來看三星和華為的第一代摺疊屏手機預售價格都是1.5w左右,遠非大眾用戶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另一方面,目前三星的預售時間是2019年4月底,華為的預售時間是2019年中,甚至都未給出具體上市日期,可見目前量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即便上市,短期內成本居高不下,終端零售價格必然水漲船高,註定目前只是小眾玩物。

三、厚度感人、肉眼可見的“褶皺”影響觀感

說個形象點的比喻,你自己手指關節,彎曲後在伸直,是不是有皮膚的褶皺?

摺疊屏雖美,但仍不完美


摺疊屏手機展開後你都會看到一整塊的顯示屏,但屏幕是無法像報紙、書籍一樣完全折過去,疊起來的,展開後還是一個平整的狀態。不論是三星Galaxy Fold還是華為Mate X都有這個問題,屏幕展開後你會不自覺的去看中間那條褶皺,從目前真機上手視頻上都可以看到,觀感體驗會受一定影響。另外兩家均未“官宣”摺疊後的厚度和手機總重量,想必也是數據不大好看吧。

四、創新壓力下廠商的“秀肌肉”

智能手機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這幾年,用戶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普通的創新很難吸引消費掏錢換機了,去年的OPPO Find X中框升降手機,VIVO NEX的彈出式鏡頭,小米MIX3的滑蓋,都是在解決屏佔比問題下的另類思路,實際銷量和市場接受度目前來看都很一般,2019年各廠家的消息看也都沒有後續機型出現。今年各大廠商更加激進,很多都把預研發的方案拿出來秀了,比如無孔手機,就是怕熱度被其他廠商搶先。所以摺疊屏手機在目前技術還不完善的前提下扎堆發佈,也是證明自己技術儲備一種表現,消費者能不能買得起,買得到,暫時不是廠家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各項能力主流的所謂“水桶機”大家都會做,而且總有人能把價格壓下來(比如小米),但新興技術卻更難被對手模仿和超越,只有當這個壁壘足夠高,才能為自己的品牌爭取更高的議價權,然後把產品賣出更高的價格。

五、今年的主流機型

今年各大手機廠商都是密集展示自己的新技術,核心目的還是為保持自己的熱度,證明自己的實力,宣傳攻勢雖猛,但作為消費者,我認為還是要保持理智。新技術固然好,但廠商核心利潤來源的機型,也就是“走量”機型,基本就是水滴屏/打孔屏、屏下指紋、後置三攝/四攝,這幾點都是目前供應鏈上十分成熟的技術,成本可控,量產技術成熟、良率高,可以大規模供貨的。比較特殊的蘋果手機,消息面看今年依舊是劉海屏+結構光面部識別,會採用後置三攝,蘋果已經從以前兩年一次迭代,減慢為三年一次迭代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蘋果從不是一家創新先導的企業,它採用的都是成熟的技術,蘋果會不會量產也算是行業的一個風向標吧。

近一兩年可以期待的技術,一個是屏幕下攝像頭技術(非打孔屏),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任意屏幕位置指紋解鎖),屏幕COP、COF封裝技術改進(屏幕下巴的處理),這幾項技術實現,基本就實現了真正的全面屏。

六、今年的購買建議

未來兩年依舊是全面屏的天下,主流技術還是在完善這個“全面”這兩個字上,即如何處理掉屏幕的下巴和邊框,如何隱藏前置攝像頭。摺疊屏手機要解決屏幕褶皺、大屏幕軟件適配,成本這三個方面,才有普及的可能。

手持去年安卓旗艦機型的用戶,類似三星S9、華為mate20、小米8、OPPO R17等的用戶,今年可以不用買,手機性能早已過剩,今年從供應鏈來看也沒有重大技術突破,有的只是常規升級,好到更好的進步,解決的多是使用過程中的“癢點”而不是“痛點”。

手持蘋果iPhone X用戶,再戰一年也沒啥大問題,畢竟蘋果已經三年一次迭代了,當年大改款用戶用個三年也沒毛病。具體就看2020年蘋果的動作了,估計今年年底就有眉目了。

Geek用戶那肯定是新機必買了,估計也不用看我這廢話,買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