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或“瑪麗蘇”?“她題材”如何贏得口碑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最近在家吃飯時,看點什麼電視節目,往往成為一個需要討論的話題。我會推薦一些歷史劇,而家人更喜歡看家庭劇,特別是“大女主”類型的劇集。其實,這並非一種偶然現象,有人統計,2020年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呈井噴趨勢。今天,我們就從這裡聊開去。

女性題材的影視劇,也被稱為“她題材”,主要指以女性視角為故事和邏輯主線的作品。熱播中的《不完美的她》,講述了“矛盾的母愛”故事,引來不少關注與討論,就是此類劇。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現有的待播劇中,女性題材佔了13部,多數集中在都市、情感、職場、勵志等方面。“她題材”一部又一部,紅火的創作與市場值得思考。

“大女主”或“玛丽苏”?“她题材”如何赢得口碑 | 睡前聊一会儿

圖為《不完美的她》劇照

拋開古裝與現代的區別,“她題材”往往被認為有“大女主”系列與“瑪麗蘇”系列的明顯分野,前者包裹著女性獨立、勵志的內核,後者貼上了女主角被“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標籤。孰優孰劣,或許各有偏愛,但不得不說的是,如今的創作類型更加多元化,從“正青春”到“中生代”再到“老閨蜜”,從一個女主的“獨角戲”到一群女主的“群生像”,人們能品出不同年齡段的味道,也能在人物臉譜中找到與己有關的靶點。

弔詭的是,我們發現,作品中有“可見的女人”,但也有“不可見的女性”。有人總結了“她題材”作品的演變:改革開放初期性別並不那麼重要的拼搏者、男性視角下為愛而生的新職場女性、精英文化影響下的完美職業類型、事業與愛情雜糅的都市白領、鬥爭於新舊價值觀的女性主義者。不管哪種類型,人們從中能看到故事裡的“性別女”,而作品卻未必呈現了獨特的女性價值。更甚者,人們從一些電視劇中甚至看不到人物,只能讀到宮鬥、宅鬥、婆媳鬥、閨蜜鬥,看到心機、算計、詭計。

面對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注重品質的觀眾,“她題材”不該被簡單化、套路化、模式化。

“她題材”贏得觀眾、贏得市場,關鍵還是要靠真誠與真實。有人說,想要寫“她”,先要懂“她”。的確,不瞭解女性,就無法寫好女性,更不能通過一部分人的想象來構造不真實的故事世界。無論古裝劇還是現代劇,不管架空的故事還是現實的情景,都應該建立在合乎邏輯、合乎情理、合乎常識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不瞭解“女性如何看自己”“女性如何看世界”,就很難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也很難感受她們眼中的真實世界,談何立得住、站得穩、入人心。“她題材”的藝術創造,需要補上這樣一堂課,那就是拋棄“想象”、迎接“真實”;遠離“噱頭”,擁抱“真誠”。

“大女主”或“玛丽苏”?“她题材”如何赢得口碑 | 睡前聊一会儿

圖片來自新華網

進一步地說,真正優秀的“她題材”作品,需要在時代中汲取養分。就說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從病區救治一線到社區防控一線,從加班加點的流水線到夜以繼日的科研戰線,無數個“她”衝鋒在前、迎難而上,展現了新時代的女性風采和巾幗力量,值得藝術書寫。還是今年,脫貧攻堅要收官、全面小康要建成,從脫貧幫扶的幹部到包村到戶的黨員,“巾幗脫貧行動”一直在路上,同樣值得藝術謳歌。當然,人們想要的是風采、是精神、是力量,而不是什麼庸俗的、添油加醋的編排,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一個都不能少。

如今,中國女性在社會上的勞動參與率高達70%,同時,61.3%的女性認為自我實現和目標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哲人說,“世界就是一本女人的書”。寫好這本書,讀懂這本書,這世間才能有一片“燦爛千陽”。

這正是:

鳳凰于飛傳“甄嬛”,“知否知否”花開半,此處唱響“歡樂頌”,“那年花開月正圓”。“她劇”創作“前半生”,新劇舊集可探看?可探看!

大家晚安!

(李洪興 |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