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在唐、漢、宋、金、元、明、清朝時,歸哪個省管轄?

一覽眾山小觀四山五嶽


先秦時期,諸侯國巴國先後在今重慶地區的枳、江州、墊江建都。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張儀入蜀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截止2018年已有2334年曆史。後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代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個下屬單位。

隋文帝開皇元年,以渝水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隸屬信州,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唐代延續“渝州”之稱,為劍南道夔州都督府轄區。宋代,屬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渝州改為恭州[。淳熙十六年,宋孝宗內禪宋光宗,光宗升之為重慶府。光宗先封恭王再登大寶,自認是“雙重喜慶”,故稱“重慶”。至此,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南宋景定二年,大蒙古國中統二年,蒙古軍攻破成都,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為防禦之需,彭大雅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範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元、明、清三代,重慶府之稱延續,為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四川巡撫及四川總督等管轄。


Ilove343


簡答:重慶,簡稱渝。商、周時稱巴國,秦以前稱巴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改名永寧郡。南朝梁時稱楚州。隋開皇(隋文帝)時,又稱渝州、楚州。隋大業時期(隋煬帝)稱巴郡。


唐武德(李淵)年間,改稱渝州,天寶(李隆基)年間改稱南平郡。乾元(李亨)時期複稱渝州。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升州為府,改稱重慶府。


元至正十六年(1279年)改為重慶路。

明、清時期稱重慶府。


1927年,國民政府設市,歸四川省管轄,1939年升為“國民行政院”院轄市;1940年定為“中華民國”“陪都”。


1950年,重慶為中央直轄市,並設置為川東行政區首府。1952年川東行政區撤銷,重慶仍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重慶劃歸四川省,降為地級市。1997年重慶升為直轄市,原川東地區復劃歸重慶直轄。

回答多增加了唐以前,清以後的內,便於讀者閱讀更清晰一些。查了不少資料,原創不易。



聊以自娛2


重慶,位於我國西南,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商貿中心,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當然,其也是我國的一個直轄市。重慶還有很多稱呼,比如江城、霧都、橋都、山城等。

重慶,簡稱為渝,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之名的得名是和宋朝宋光宗趙惇有關,趙惇在繼位為帝之前,先被封為恭王而後繼位,對他而言,先封王、後為帝,就是雙重喜慶。所以就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也自此得名。

下面簡單的看下重慶發展簡史:

早在遠古的舊時器時期,現如今重慶巫山縣就已經有了巫山人。歷史的齒輪滾滾向前,進入夏商時期,如今的重慶在當時為百濮地。商周時期巫山地區就有了巴國文明。

春秋諸侯相互征伐,戰國七雄相峙並立,在這段時間裡,巴國從漢水流域遷居到長江上游,曾先後在如今涪陵區、渝中區、合川區建都。後來秦國滅了巴國,築巴郡城,此城址就在如今的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而此次築城也是在史料中重慶建城之始。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施行郡縣制,分天下三十六郡,巴郡就是其中一個。

時間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曾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隋朝開皇元年

時期,廢除郡制,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這是重慶簡稱“渝”的由來。隋大業三年,又復廢州,復改為巴郡。

隋朝之後就是唐朝,唐朝時期,公元618年又以渝州為名。公元724年,改南平郡。公元758年,又復改為渝州,次年,渝州屬於劍南道東川節度使。

進入宋朝時期,重慶曾向後屬於過西川路、峽西路管轄。

北宋至道三年,也就是公元997年,定天下為十五路,西川路和峽西路就在其中。

宋徽宗時期,宋徽宗覺得渝州的“”有“變”的意思,於是就改渝州為恭州。南宋宋光宗因先封恭王,後登基為帝,覺得是雙重喜慶,於是就改恭州為重慶府,重慶自此得名。

公元1238年,重慶知府彭大雅為防禦蒙古,就擴修重慶城,正是因為他的擴修,得以奠定到明清時期重慶古城的基本格局。

元朝時期,四川行省重慶路霞巴、江津、南川三縣。到公元1360年,元末義軍首領明玉珍自稱隴蜀王,而後在重慶建都稱帝,國號大夏,所轄之地有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後來朱元璋攻滅大夏國,又改為重慶府。屬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明末清初時期,重慶先後被張獻忠、南明、清軍來回佔領。由於戰亂的原因,重慶幾乎成了空城。清朝初年,有湖廣填四川的運動,使得重慶有了悠久移民歷史和豐富的移民文化,當然也奠定了後來重慶社會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