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混搭”的幽默藝術


張愛玲曾經說過:“西方人的幽默是小丑,中國人才是真正的幽默大師。”這句話當然有失偏頗,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認可了漢語的幽默功用。

虧得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還不得摔得粉碎

北宋有一位名叫石曼卿的學士,一次出遊時,由於馬伕疏忽,馬受驚躍起,把石學士生生地摔到了地上。隨從慌忙將他扶起,馬伕更是戰戰兢兢,以為免不了要挨頓臭罵,可誰知石曼卿只是大笑著說:“虧得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還不得摔得粉碎?”

詞彙“混搭”的幽默藝術

石曼卿摔倒後,不說“我摔得不疼”、“馬伕沒關係”等話,反而說了句石學士、瓦學士的話,看起來似乎和當下發生的事無關。可就是這一“石”一“瓦”的置換,讓人們明白了他的真正意願。這種語言文字的巧妙置換,出乎意料,聽著也非常有趣,這顯然就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語法,是創造性的語言。這種巧妙的藝術加工,就是一種獨特的幽默。

這種幽默創造並不難,我們的漢語文字不是由字母或字符構成的,而是由許多的偏旁部首組成起來的,千變萬化,紛繁複雜,我們只要稍微花些心思,就能在漢語文字的字裡行間中創造出引人深思的幽默。

那是“苑中獅”,而我們是“苑外狼”

北宋時期,石中立當員外郎時,正趕上西域給皇帝進貢了一頭獅子。這頭獅子被關在御苑中,每天大約要吃15斤羊肉。

一次,石中立與幾個同僚到御苑參觀獅子,有人發牢騷說:“不過是一頭獅子,獅子伙食那麼好,我們一天俸祿只有幾斤肉,人反而不如野獸了!”石中立聽了,立刻勸解道:“你還不知足?要知道那是‘苑中獅’,我們是‘苑外狼’(員外郎),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眾人聽了哈哈一笑,不滿情緒一掃而光。

從讀音上來看,“員外郎”與“苑外狼”十分相似,石中立便使它與“苑中獅”相比較,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在場人應該都能聽明白,那“苑中獅”看似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可它不過是帝王的玩物,過著被囚禁的生活。相比之下,員外郎的俸祿雖少,可至少是囚籠外自由呼吸的“狼”,誰上誰下立即見分曉。石中立的話說得很巧,簡潔而又詼諧,有效緩和了花園中的氣氛。生活中,這種漢語置換式的幽默隨處可見。譬如,男人怕老婆,我們便玩笑式地稱其為“氣管炎”,即“妻管嚴”。這種置換非常簡單,易於操作,幽默效果卻十分驚人,很值得大家嘗試。

(生如夏花摘自《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說話術》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