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縣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四川新聞網巴中4月9日訊(張兵)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一座座特色小鎮應運而生,一道道美麗的新村畫卷徐徐展開。巴中市南江縣自然資源富集,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風俗民情。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城市建設、培育特色名鎮、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全力助推脫貧攻堅,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探索出了一條山區縣域綠色融合的發展之路。

南江县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 舊樓新電梯提檔升級

近日,筆者走進城大型購物超市宏帆廣場, 只見各類百貨、肉食品、水產品、海鮮、水果、蔬菜等商品琳琅滿目,各種美食應有盡有,極大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它已成為了集住宅、商貿、遊樂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是南江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名片。

58歲的唐秀芬一直住在這裡,她回憶到,十年前的板凳埡,狹窄的馬路兩邊分佈著低矮的平房小商戶,老、舊、擁擠成為它的專屬代名詞。裡面還有修車和賣水泥的商家,一到熱天,到處散發著惡臭氣體,雜亂堆放著廢渣等物品,甚至路面還有殘油、漆渣、廢液等廢物,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2015年,政府通過棚戶區改造項目,讓我家現在也住進了電梯樓,房屋敞亮,這段時間,早上起床拉開窗簾,就能聞到濱河路上櫻花樹飄來的陣陣花香,非常愜意。”唐秀芬翹著二郎腿高興的說。

“每天吃過晚飯,我都會邀約二姐一起到樓下濱河路散步。”唐秀芬口中的濱河路,是南江縣依河而建全縣總長約10公里的市民休閒娛樂平臺,濱河路上櫻花、紅梅繁花朵朵,竟相怒放,一排碧綠的柳樹正抽出新條,掩映著青石欄杆,倒映在碧波如鏡的河面上,呈現出如詩如畫的春景圖,令人心曠神怡。

唐秀芬的二姐唐家珍家住集州街道辦事處南磷路社區紅光花園一幢七層樓房裡,因患老寒腿十餘年,買菜、鍛鍊身體,十分不便,上下樓一個來回便要花上30分鐘。

“自2019年,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策落地以來,現在上下樓一個來回不超過3分鐘。一改以往週二、週五才出去走一走的習慣。”唐家珍感激的說著,還拿起她的智能手機給筆者翻看了她們現在每天散步留下的合影集。

據瞭解,目前,“業主申報、社區主導、政府引導”的加裝電梯“南江模式”已逐步形成,呈現出提速增效、受益面擴大等特點。歷年,南江累計完成28個小區共76部電梯安裝,受益住戶突破800戶。

近年來,南江縣隨著城鄉棚戶區改造項目不斷縱深推進,統籌同創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天府旅遊名縣和斷渠國家4A級景區建設,開展治密治堵治亂治汙,完善老城功能,加快實施楊家河、酒廠灣等棚改項目和建設宏帆二期、麓府等房產項目。新建城市綠道5公里,城市智能停車場8個,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個。

南江县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培育小鎮有特色 小鎮拉近城鄉距離

南江縣橋亭鎮在脫貧攻堅中,結合水庫移民安置,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美食住宿、特色農業於一體的移民安置區。

來到橋亭鎮,錯落有致的樓房一幢比一幢精緻美觀、一幢比一幢功能齊全,華麗的變化,讓橋亭社區村民吳太華笑得合不攏嘴,回憶起5年前自己還住在土坯房中,六月天上下大雨,家中下小雨,臘月外面颳大風,家中吹小風的光景,他便直搖頭。

現在吳太華已經經營起來一家民宿。“一到週五客源穩定,到了週末,客源爆滿,我們一家人忙都忙不過來呢。”他驕傲的說到,客人們來到我們這裡可以賞桃花、觀奇石、吃農家飯、吸新鮮空氣、體驗各類康養項目。

“讓遊客體驗大自然,擁抱自然,建好可持續發展的城鄉,一直是我們所追求和發展的目標。”南江縣住建局負責人陳曉初如是說到。

“我們家小孩每週都要吵著來玩,他最喜歡體驗農耕。”來自縣城的遊客王女士介紹到,農村的廣闊天地成為了孩子們的遊樂場,在這裡可以增加孩子們對動植物的認知,再結合所學到的知識,讓孩子們通過實踐真正體驗農活,對培養他們感知事物的能力和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有很大好處。

這些年來,南江大地像橋亭旅遊特色小鎮的地方還有很多,光霧山鎮打造以旅遊康養為核心的光霧河谷項目,公山鎮打造以工旅融合為示範帶的產業園區,正直鎮打造以七彩林業為主體的林旅融合產業園……

“立足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實行北部地區抓生態旅遊康養產業、中部地區抓現代製造業和現代物流業、南部地區融合抓農旅產業、東部和西部地區抓特色農業產業。”南江縣委書記李本勇介紹到,南江縣堅持“一庫一鎮、一園一鎮、一景一鎮”思路,完善鄉鎮規劃修編,調整特色鎮培育計劃,建立特色鎮、特色小鎮建設動態管理機制,力爭年內培育特色鎮市級以上2-3個、特色小鎮1-2個。

南江县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特色彰顯文旅魅力

4月2日,雖然還不是週末,但是赤溪鎮西廂村已人潮湧動,前來體驗鄉村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

“以往一畝田收穫稻穀1000斤,能賣七百元到八百元。現在我們在田裡放養稻田魚,到了收穫的季節,組織開展摸魚比賽活動,一畝田光門票收入就能達到兩千元左右。”西廂村第一書記郭林橋眨著眼睛,笑呵呵的說,過去守著美景受窮,現在依靠鄉村旅遊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跟以前比較,同樣的土地,田地、山林面積沒有改變,西廂人民的意識卻發生了改變,當地百姓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手持彎鋤入農田的場景,利用自身獨特的人文自然資源不斷創新,西廂村古牌坊、留螢小築、遊樂場、竹筏清水體驗區、生態摸魚區、旅遊特色商品、村史館、西廂記憶特色民宿……逐一落戶西廂。

“西廂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結合當地文化和產業發展旅遊,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民宿和農家樂等旅遊配套產業如雨後春筍,遊客逐年遞增,2019年遊客總數達10萬加人次。村民的收入已經由2015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到現如今人均收入已超過7000元。”談到現在西廂百姓的日子,赤溪鎮黨委書記陳小軍一臉喜悅。

“以往雜草叢生的窮山溝,現今這麼紅火。以前村民都團圍著擺龍門陣和打牌,現在都圍著旅遊去掙錢。”正在洗臘肉準備為客人做飯的農家樂老闆嶽華豐滿是感慨,他現在是景區農家樂的老闆,妻子在家發展種養殖業,為農家樂提供生態的有機食材,小兩口相互相應,一年收入達10餘萬元。

和嶽華豐一樣,跟著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村民嶽軍平原本在外務工,看到家鄉發展的前景,毅然回鄉創業在自家庭院創辦農家樂,在景點賣起了土特產,一天收入就達六、七百元。村民嶽悖豐是村裡的手藝人,平時編制揹簍、撮箕,因遊客增多,買的人相應也就多起來,光這一項年收入便達上萬元。貧困戶嶽江南也開起了小賣部,每天客源不愁,收入可觀,現已順利脫貧。

近來年,南江縣累計建成民歌金臺、花橋流水、玉湖漁村、幸福紅光、休閒槐樹等幸福美麗新村112個,獲評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村1個、省級3個、市級2個,打造鄉村旅遊環線4條,成功創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區。光霧山鎮依託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新景區+農戶扶貧模式,鐵爐壩村、焦家河村、巖房村全村從事旅遊業。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01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7.3億元。(供稿人:張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