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庭院建设点“靓”幸福生活

■本报通讯员 盛超 郑莹莹 卢晓

近年来,邹城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以加快庭院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庭院环境、丰富庭院内涵、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庭院“小美”助推村庄“大美”,让庭院建设点“靓”幸福生活。目前,该市示范村美丽庭院达标率超过65%,济宁市文明卫生示范户达5000余户。

“清洁庭院”展露乡村希望花

“家里环境改善了,感觉心里暖呼呼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邹城市唐村镇白庄村齐家大嫂说。走进齐大嫂家,只见干净整洁的院落、崭新的衣柜桌椅,屋里上网课的大女儿、院里活泼淘气的小儿子,一幅合家欢乐的生动场景。她说,“清洁庭院”建设让他们一家人收获的不仅是生活的改善,更是对未来满满的希望。

现在,邹城正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以改善村庄环境为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推进“清洁庭院”工作。立足该市东西部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的实际,邹城提出了东部村庄庭院抓“颜色”,西部村庄庭院抓“气质”的要求,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一户一韵”的美丽庭院逐步打造出来。北宿镇丁庄村位于该市西部煤矿区,村庄经济富裕,但周边自然环境是短板,该镇通过引领群众开辟微菜园、打造微花园、开展手绘培训和书写丁香寄语等方式,培养庭院气质,打造“丁香小院”品牌。张庄镇上磨石村是一个典型的东部山区村庄,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该镇大力开展绿植认领、集攒绿色能量、绿色庭院大PK等活动,全力打造“绿色庭院”。

“美丽庭院”绽放乡村品质花

春暖花开,行走在邹城市香城镇泉山沟村,村庄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和、善、仁、孝、勤、礼”六个主题的“美丽庭院”遍布期间,弘扬乡风文明、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内涵成为该村美丽庭院建设的显著特色。

在邹城,美丽庭院建设并不止步于“外在美”,更注重“内在美”的挖掘提升,内外兼修让美更有深度。该市把“家风美”作为美丽庭院创建的内在要求,将美丽庭院创建与“寻找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开展最美庭院评选、变废为宝大赛、晒晒我家小院等活动。建立“巾帼清洁志愿队”“庭院环境监督队”和“庭院环境评比委员会”等队伍,让比干净、比整洁、亮家风等成为常态。指导镇、村妇联充分挖掘家庭文化内涵,提炼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并以书法、绘画、楹联等各种不同形式上墙展示,香城镇北齐村通过张贴公告,公开征集农户每户的家风家训谏言,邀请书法家对征集到的家训进行书写创造,并统一制作牌匾挂在农户堂前或房屋内显眼处,打造了以“文化美”为主题的美丽庭院示范村。

“经济庭院”开出乡村致富花

近日,邹城市看庄镇举办的“共栽皂角树,收获脱贫果”活动得到了群众一致点赞。“政府给我家种的皂角树太好了,猪牙皂药用价值高,三年后就有收获,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太感谢了!”望着自家院里刚刚种下的皂角树,邹城市看庄镇孙看村贫困户孙传孝喜不自胜。据了解,活动中看庄镇107名帮扶责任人与278户贫困户帮扶结对,将500多棵猪牙皂树苗栽进贫困户家中,通过庭院经济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果。

以看庄镇为代表,邹城全力增强贫困家庭庭院经济活力,大力实施贫困户庭院提升集中攻坚行动。该市组织妇联与扶贫办联合开展了“共创清洁”巾帼扶贫志愿行动,各村妇联建立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包保贫困户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农村特点和村民经济条件,结合村内产业、文化特色和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将传统特色、个人爱好和村庄环境等融入庭院建设中,推进庭院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让农民享受特色农业发展惠民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