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本一細節被專家批“尺度大”,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上過學的或家有上中學孩子的家長,一定不會陌生這張圖:

中學課本一細節被專家批“尺度大”,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沒錯,這是08年人教版生物必修課本第23頁的一張插圖,講的是“蛋白質”的構成。從內容上看,根本沒有毛病,奈何人們的焦點非要盯在照片上是一個肌肉健壯的女生,除了她發達的肌肉引人注意之外,還有她暴露的穿著。

家長提出質疑的證據是:有些孩子把“蛋白質女王”沿著輪廓用剪刀剪下來,立在書上!有些女孩子不好意思看,直接用筆把照片塗得黑漆漆的,或用便利貼把照片直接擋住。有的孩子在課上赫然調侃:“蛋白質女王”或“肌肉女王”……

中學課本一細節被專家批“尺度大”,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正因為孩子們的種種行為,不少家長多心了!認為孩子們正在青春期,課本上這樣的內容屬於“不良內容”,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利,紛紛向有關部門反應。後來專家也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有專家力挺家長看法:學生看了根本把持不住!

中學課本一細節被專家批“尺度大”,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結果顯而易見,這版教材就再也無緣出現在孩子手中了。甚至央視都以此為案例倡導:我國將嚴厲打擊課本內不良內容。

講真,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兒,這張圖真的是“不良內容”嗎?很多三觀正的人看完專家的這波操作,不敢苟同。

經典內容被刪,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事隔多年,用過這套教材的學生很多都畢業了,有的成為了家長,有的已經成年,再提及課本中經典內容被刪,很多人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化蝶:奇怪了,我們那一代讀書的只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多蛋白質,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這還把持不住,是早熟過頭腐爛了吧!


@冰兵:一邊說著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性觀念,一邊卻又對性畏之如虎?


@鹹魚不會起名:把持不住?為什麼會把持不住?說這話的人get到什麼點了嗎?


@後地高天:當初編者選擇放這張圖應該有更加長遠的打算。比如正視異性身體,消除刻板印象,性教育什麼的。我覺得這樣刪掉有點不合適,再說這也不是什麼“不良內容”吧!


@度如戒:沒必要吧,什麼年代了,電視電影天天比這個有毒多了,照這麼說泳衣,內衣隨處可見,怎麼辦?


學生有話說:

男同學代表:當時只是覺得好玩,就像枯燥的學習中找到點樂子,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多蛋白質!還有挺羨慕一身肌肉的!

女同學代表:女生都沒有覺得傷風敗俗,只感覺好醜!頂多說句:這是個女的嗎?

中學課本一細節被專家批“尺度大”,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這些年被刪或正在“被刪”路上的課本內容,有多少是被誤殺的?

1唐朝詩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唐詩,只因兩個易被誤解的字,很多家長建議刪除這首詩,其實這兩個字只是諧音而已,總不能就此把這首詩當成“雲雨詩”吧。

2前幾年有本《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堪稱中國最好性教育啟蒙讀本,但內容被家長解讀為不健康,最後也是在“口水”中淹死了。

3《小池》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而今家長建議刪除,理由是:“早有”二字被理解為“名花有主”,這句含義也被曲解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心上人了”。

4還有更誇張的《陋室銘》也被家長建議從課本中刪除。

原文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樣一篇優秀的銘文,卻有家長建議從語文課本中刪除,給出的理由很簡單:這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高傲的情結,瞧不起農民(亦作平民)。

中學課本一細節被專家批“尺度大”,網友狠懟:到底是誰想歪了!

觀點:對孩子早熟教育怎麼能“一刪了之”?

承然,如今的孩子確實早熟,中學階段正值青春期也確實需要重視,但豈是“一刪了之”就能解決的?

正確引導孩子比刪除操作更重要上百倍,曾有位教育界泰斗關於課本內容的正確引導有兩個須知,小編深以為然。

第一:引導孩子對知識的態度。作為學生在課堂上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知識是嚴謹的科學,首先老師、家長不能歪解,就好比醫生看病,沒有人覺得尷尬。

第二:迴避不如面對。刪除一張有爭議的圖片很簡單,但對孩子的早熟教育怎麼能一刪了之?無論是網絡還是街頭廣告,似乎“少兒不宜”的東西很多,難道都要從孩子的眼前刪除?越迴避,孩子越好奇,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恰是好時機,如若發現孩子有早熟跡象,不如通過正規的書本,相關的電影進行科普,說開了,反而更安全。

今日話題:

對於類似的課本內容被建議刪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