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长,让孩子学点“没用”的东西又何妨

最近开学了,又到了幼儿园的孩子们报名兴趣班的时候了,家长们不免要私底下交流议论。

前两日,糖心儿同班同学的家长说起给孩子报了珠心算、英语和小主持人,还意得志满地炫耀战果,说孩子上了半年小主持人兴趣班,“能认识一百多个字了”。还言之凿凿地传授经验:“学这几门将来上学都能派上用场,学其他的都没啥用……”

在这样的家长看来,只有能提升学业成绩的投资才值得,反而花钱去学舞蹈、绘画、轮滑之类,都是浪费钱。

的确,在大多数家长的心里,“惟有读书高”是千古真理,若是学个美术,搞个文艺,当个运动员,相当于不务正业。所以,他们断不会让孩子走这条道路,也没必要在这些方面投资。

人生漫长,让孩子学点“没用”的东西又何妨

大学时,有一位中年老师在课堂上偶尔提起五岁的儿子在学习围棋,不免感慨了一句:“要学就学一些日后学校里不教的东西。”在他看来,花钱把学校里的功课提前学一遍,那才真是浪费!

如今想来,我对这位老师不由心生敬佩。

的确,人的素质是综合的,不能只是一台学习和工作的机器。文艺、体育,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去认识世界的真善美,甚至会对学习科学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爱因斯坦是小提琴高手,音乐给了他理解世界的灵感,可谓是他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也许没有音乐,就没有相对论的产生。

所以,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敌,但大家却往往浑然不觉。毕竟深处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做到超然外物,一般人估计没这个道行。

其实,我这个俗人有时也难以免俗。

人生漫长,让孩子学点“没用”的东西又何妨

最近,糖心儿在学美国Raz分级阅读,参加了一个打卡活动。虽然她兴趣浓厚,但是我发现,只要有单词读得不对,我就会不自觉地纠正,她如果重复3遍以上就会不耐烦了,各种撒娇耍赖不愿意再读。有一次,选的一本书难度偏大了一点,她读得吃力,半途而废,我劝说无果,心里也很焦急。

是要教导她克服困难,坚持读完?还是由着她放弃?

这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是选择题,半途而废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要讲一番道理,威逼利诱,迫使孩子贯彻坚持不懈的大原则。

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英语启蒙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迫不及待地让她赢在起跑线?

如果一个单词或者一本书的难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与其拔苗助长,不如尊重事实,保护她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日积月累的慢慢提高来巩固兴趣、培养语感,才能在未来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

学习,终究是慢功夫。这条路急不得,也无需为了心无旁骛而放弃尝试那么“没用”的领域。就像一棵树,主干再茁壮,没有茂盛的花与叶,纵然是栋梁之才,也是索然无趣。

人生漫长,让孩子做点喜欢的事又有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