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執甲,一生無悔——致敬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我國宣傳主題為“致敬醫護,共抗疫情”。疫情防控以來,醫護人員用雙手緊緊拽住在疫情懸崖邊的生命;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同心聚力,化身對抗病魔的“白色長城”,立下戰“疫”頭功。

新疆先後派出509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抗疫。在這個特殊日子裡,回憶起那段抗疫經歷,他們堅定地說,不悔身為白衣者。

張多蘭:疫情面前,勇擔責任

“你回到家鄉一切還好嗎?在武漢時辛苦了,期待疫情結束,我們能在武漢重逢……”4月7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呼吸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張多蘭收到來自武漢當地醫護人員的問候。

“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有使命、有責任。”張多蘭回憶起在武漢抗疫的日子,感觸良多。

1月28日,張多蘭所在的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前往武漢,她被編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下稱東院)CCU(心內科重症監護室),與東院醫護人員混編,負責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在CCU裡,我們幾乎一直守在患者床邊,時刻留意患者生命體徵,一刻不敢放鬆。”張多蘭說,防護服裡的手術衣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她曾在日記中寫道:原來穿著防護服搶救病人這麼“酸爽”。

抽血、吸痰,動脈穿刺……本是護士們的日常工作,但因穿著防護服,戴著防護眼鏡、面屏、三層手套,平時最簡單的穿刺動作,都變得非常困難。

“我基本上都能‘一針見血’。”張多蘭自信地說,憑藉多年的重症護理經驗,她穿刺的成功率很高。她把經驗教授給護理姐妹們,她總說,重症患者已經很痛苦了,我們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減輕患者的痛苦,每個小細節都要關注。

有一位70多歲的患者,常常很焦慮,只要看到醫護人員就招手,希望有人陪著。當班時,張多蘭都會跟老人聊天,鼓勵他,幫他樹立信心。

不僅對患者耐心、細心,對一同奮戰的同行,張多蘭也主動關心。有一次,一名護士因心臟不舒服請假,張多蘭剛上完白班,又主動幫她頂夜班。接班後,一位患者病情發生變化,醫生在患者床旁緊急行氣管插管術,張多蘭和另一名護士輪流為患者做心肺復甦,胸外按壓。

由於體力消耗大,再加上白天沒有得到充分休息,搶救結束後,張多蘭體力透支,眼前一陣陣發黑。同事扶張多蘭坐下,她緩緩調整呼吸,休息片刻後又繼續堅持工作。她說:“我還可以堅持,再說,現在出去,可惜了這套防護服。”

除了高強度的工作,現在回憶起武漢那段時光,更多的是溫暖。張多蘭說,醫療隊隊員間互助合作、患者的一聲“謝謝”,都溫暖著她,也是她前行的動力。

範麗麗:堅定逆行,一生無悔

“啥也來不及想,醫務工作者就該勇往直前。”支援湖北的日日夜夜,範麗麗覺得依舊在眼前。

2月4日,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前往武漢支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範麗麗就是其中一員。

還記得剛剛抵達武漢時,街上行人寥寥無幾,車輛稀少。範麗麗回憶,她與同事們顧不上休息,主動參加培訓,後來被分配到方艙醫院。

範麗麗說,作為與患者接觸密切的護理人員,如何在護理的同時疏導患者的焦慮情緒,是她每天都思考的問題。

為此,她工作時,總是儘量和患者多交流,讓病人堅強起來。

讓範麗麗印象深刻的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廳A區70床患者舒大叔,因工作性質,他的作息時間不規律,常常失眠。進入方艙醫院治療的日子,他總是眉頭緊鎖。

範麗麗就常常給舒大叔講治癒病例出院的情況,帶他跟其他病友一起做健身操,還把新疆特產帶給他品嚐。

在範麗麗的鼓勵下,大叔精神狀況越來越好,睡眠質量也逐步提高。他和範麗麗約定,疫情結束後一起去武漢“過早”,品嚐最正宗的武漢豆皮。

在武漢戰“疫”的日子,範麗麗收穫了喜悅、感動,她將一份新疆情緣留在了“艙友”心裡。她坦言,如果讓我再選一次,一定還做一名白衣戰士。

蓋娟:不懼壓力,溫暖前行

“蓋護士,我母親隔離期結束,已經回家了,身體、精神狀態都挺好,感謝你對她的照顧,有時間我們去新疆看你。”4月7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護士蓋娟收到患者家屬發來的短信,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10病區奮戰的一幕幕再次浮現在她的腦海裡。

和其他護理人員一樣,在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蓋娟加強了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在蓋娟護理的患者中,有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剛入院時常一個人坐在床上發呆,也不願與人溝通。蓋娟就時不時過去陪老人聊天,幾天下來,老人話匣子打開了,開始配合治療。

“剛去時,救治任務艱鉅,我們主要是加強對重症患者的護理。隨著患者病情好轉,我們發現,適當的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有助於患者康復。”蓋娟說。

在東院的那些天,蓋娟認了3個奶奶,是3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剛入院時,蓋娟給她們發早餐,老人們都不願喝牛奶,說喝了一輩子稀飯,喝不慣牛奶。為了說服這3位老人,蓋娟費了一番功夫。

“喝牛奶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對身體恢復很有幫助。要想好得快,牛奶不能少……”在蓋娟的耐心講解下,老人們嘗試著喝起了牛奶。“有一次,我上夜班,奶奶們像小朋友一樣給我說,你不在的一天,牛奶發完了,我們都沒喝上。於是,我就從我們的愛心小超市給她們領了一箱,告訴她們要平分,不許‘打架’,奶奶們笑得合不攏嘴。”蓋娟說,這些溫馨的瞬間,都是最美好的回憶。

照顧患者的日子裡,蓋娟和隊員們總喜歡給他們帶一些食物,有時是橙子、蘋果,有時是乾果或風乾牛肉。遇到偏食的患者,蓋娟會耐心地說服他們要均衡營養。在大家耐心、細緻的照顧下,一撥撥患者治癒出院。

如今,隊員們已回到烏魯木齊隔離休養。“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心關愛,我們會繼續在崗位上貢獻力量。”蓋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