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大學,對高中生來說,那是夢幻般的美好。正因如此,大學校園、大學生活備受高中生的關注。

在高三學生的眼裡,大學是這樣的。

電視節目製作人,光線影業副總裁的劉同,上高三時曾經到湖南大學城參觀,他說大學就好像幸福自在的天堂: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清華大學


我看到那些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大學生們,結伴成群,一起彈吉他,一起唱歌,一起表演話劇,一起喝酒,一起去看電影,在英語角用英文隨意聊天。在大學裡,一個人可以參加很多社團,可以擁有很多朋友,擁有無限多的選擇,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大學裡豐富多彩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精神,都令劉同眼花繚亂、心馳神往;所以,剛上高三時厭學的他,備受激勵,終於從一個差生一躍通過高考,跨入大學的校園。

大學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那麼,大學的生活應該如何度過,才能更充實更有意義呢?

第一、讀大學就要有主動追求、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拜金主義盛行,讀書無用論有時甚囂塵上。讀書真的無用嗎?讓我們聽聽2009年9月從谷歌離職後創辦創新工場、並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李開復是怎麼回擊的。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李開復

李開復說:讀大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一紙文憑。在大學裡,最重要的事情是打好基礎、學習如何學習、培養獨立思考學習、離開家庭獨立的機會、練習與人相處的技巧,這也是人生一次專注學習的機會。所以“讓大學對自己有用”是自己的責任。如果一個人感覺大學學的"沒用",很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把握自己需要的、並且主動去追求。

第二、上大學的首要目的就是接受系統的高等教育,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所以大學生的第一要事就是學習。

課堂上的所學的知識或許不是最新的甚至有點過時,但是學習方法從不會過時。大學期間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在北大上大學時,曾經因為生病休學一年。這一年他讀了整整200本書,寫了200多首詩歌,背了上萬個英語單詞,這直接奠定了他在中國成為一流英語詞彙老師的基礎,也是他有信心創辦新東方的內心底蘊。

第三、端正態度,公共課英語、馬哲可以學好、也必須學好。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有人對公共課抱著無所謂甚至厭惡的態度,難道不是自己太功利化了?賀利堅教授說,其實大學生完全可以將馬哲作為哲學入門,只是抱怨有什麼用。說英語沒有用是不對的。大學生用英語的機會很多,但需要自己創造:看英文的文獻,直接用英文的軟件,上麻省、斯坦福的網站學習比我們更新更深的技術。如果把自己的英語僅綁在英語課過六級上,只能說你是一個被考試徹底馴服的窩囊廢。思路對了,能投入進去了,實際四級、六級證書只是個附屬的戰利品。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這一觀點可謂分析透徹,入木三分。不想大學渾渾噩噩,或者想著進一步考研深造的同學,更應該以之為誡。

第四、結交知心朋友

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最美的東西,莫過於有幾 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和善良的朋友。

大學裡,能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人生很快樂的事情;大學的朋友也有可能在今後你的事業上互相幫助。

俞敏洪認為交友給自己帶來了最重要的事業合作伙伴,在他看來,上大學第二件重要的事是交友。他曾經告誡大學生說“大學交友的核心內容是要跟人學會相處,中國的大學宿舍裡住六個人,這對學生是極其有益的。如果一個人大學四年能和宿舍裡的同學相處得非常好,就培養了一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培養了做生意的能力。因為做生意就是與人相處。”

正因為俞敏洪與舍友的親如兄弟的無私相處,所以在當初創辦東方時,俞敏洪的舍友徐小平和王強能放棄豐厚的年薪,與他一起並肩戰鬥。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第五、積極參加班委及社團活動

大學生活五顏六色,初入大學,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社團;如果業餘時間充足,建議你參加一個社團,這樣既可以豐富你們的大學生活,又可以鍛鍊你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武漢鋼鐵學院(現今武漢科技大學)上的大學,當了4年的衛生委員,這也鍛鍊了許家印的組織能力與管理能力。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衛生委員實際上是個“求人”的活兒,到了大掃除的時候,許家印總扛著個大掃帚,對著宿舍樓大喊:“打掃衛生啦!都快下來啦!”有時候,許家印還要一個宿舍一個宿舍去找。他的大學老師孟憲昆說:“許家印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從那時候就開始成長,這也讓他人情更練達。”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平凡生活孕育了不凡人生

第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大學生來說,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未來的工作也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獨立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地進行工作。但長期以來,應試弱化了我們獨立思考能力。考上大學後,從中學的依賴型轉變成大學的獨立型,是每位大學生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轉變,無論在生活方面還是在學習等等方面。

獨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不僅是北大學子,也是所有的大學生應該追求、應該具有的人格。因為人一生都在思考或者都將思考的人生的意義就在這裡面才能找到答案。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第七、勤奮是一切的基礎

大學生要具有以上優秀的品質不容易,但也不難,這需要我們首先要具有勤奮這一品質。

先來看幾個觸目驚心的高校學子被退學的反面的例子。

去年,華中科技大學18名本科生學業表現太差,被降為專科生。

2019年年初,廣州大學研究生院發公告,表示有72名研究生在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學校因此做出退學處理。

2019年7月27日,清華大學發佈公告,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兩位博士生做出勸退處理。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說到底,這世上最愚蠢的事,莫過於“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享受”。

要取得驕人的成績,就要付出超人的努力。因為勤奮才能造就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重慶上大學時,將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還學習了許多邏輯、哲學。同時還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因為他深深記得父親說過的幾句話:“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任正非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也可以是我們大學生的楷模。1987年,以優異成績考上武漢大學的雷軍。看到同學們不午睡而是看書,雷軍害怕別人超過自己,於是下定決心把午睡的習慣戒掉,自己也看書學習。大學時期的雷軍刻苦學習的精神讓同學記憶尤深,他每天七點就到教室佔位子聽課。對此,雷軍謙虛地說:“我不是一個擅長在逆境中前行的人,我更願意把事情研究透了再前行。”這“把事情研究透了”裡面有雷軍多少超人的付出啊。

大師陳寅恪及任正非、俞敏洪、許家印等名人談大學應該怎樣度過

雷軍


總是,大學,就是給你提供這麼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有足夠的資源和環境,把自己變成一個理性的人,成熟的人,能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