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數學被稱為自然科學的鑰匙,更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人工智能、模式識別等很多領域都涉及數學。數學常常是腦袋瓜聰明的代名詞。千里挑一的公務員考試每年也都有幾道數列題,這跟行政能力其實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就是個智力測試。

可我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卻說:數學是笨人學的?吳老未做過多的解釋,讓人不思其解。數學是笨人學的嗎?

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 此笨非彼笨

我想吳老說的此笨非彼笨

吳文俊先生是大數學家。近一個世紀的數學人生,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傑出成就。吳先生在拓撲學、中國古代數學研究和數學機械化三大領域均做出傑出貢獻,其開創的數學機械化在國際上被稱為“吳方法”,此後人工智能、並聯數控技術、模式識別等很多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後都有數學機械化的廣泛應用。

吳老不笨,但他卻說“我是很笨的,腦筋‘不靈’”這也正說明吳老說的笨不是人笨。而是數學的思維過程相對文學創作顯得笨一些。

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 笨只是表象,核心在思考的嚴密

第一,揭示數學本質:數學靠的是思考力,思維縝密,推理嚴謹。數學最初起源於生活,是具體的,那時還不叫數學,只有通過抽象的方法,剝離去除一切無意義的具體,留下的才是數學。數學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思維跳躍度大,可以高談闊論,憑藉靈感就行。 數學思維是嚴密的,推理是科學的。要把具體東西一層一層剝離掉。數學需要想象力,但論證的過程必須是嚴密的。平日裡數學家做事都是嚴謹的,看起來,有點“不活到”,是笨人的形象。

第二,數學思維是訓練來的。吳老曾說:“做研究不要自以為聰明,總是想些怪招,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功夫不到,哪裡會有什麼靈感?”看到了沒有,研究學習數學想來點怪招不行,這大概是過程較“笨”,說到底就是思維訓練不到,靈感也不會來。


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第三,興趣和專注。做某件事太專注,精神太集中,往往也給人一種“笨”的感覺。吳老曾說“我就喜歡自由自在,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在吳老心裡,數學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從事的中國古代數學研究,更是他“最得意”的工作。“我非常欣賞‘中國式’數學”“中國古代數學一點也不枯燥,簡單明瞭,總有一種吸引力,有意思!”

第四,敢於質疑。吳老始終強調年輕人要有獨立的思想、看法,敢於超越現有的權威,絕不能人云亦云。他說:“如果光是發表個論文,不值得驕傲,應該有自己的東西。”可以說吳老說的笨是一種表象的笨。

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 數學可以這樣學

學習數學就要掌握其本質,就要明白數學學習其實就是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學習數學呢?很多家長和學生感到數學很難學?為什麼?就是缺乏思維的訓練?

數學的重要性,我們已經說了,小到君不見各種智力測試不都是數學題嗎?很多學校競爭優質生源以及分快慢班不也經常只看數學水平嗎?大到學生今後的繼續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很清楚:“初一不相上下,初二差距拉大,初三天上地下”,為什麼?也正說明思維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初一科目少,學習內容簡單,學生單純靠記憶還可以記下某些內容,考試也可以答出來,但是,到初二、初三,學習科目增多,學習內容多以邏輯推理為主,這時缺乏思維力的學生就被拉開距離,有些學生也會由此失去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這也是很多家長感覺孩子在小學學習還可以,到初中就跟不上了。許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貪玩、學習不認真的結果。實質是學生思維力跟不上,學習吃力,慢慢拉開差距,開起來是不好好學,實際是不會學,如果不及時補足,就完全失去機會,學習成績下滑。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不論做多少題,都要把重點放在學生思維力的培養上,很多家長不懂,只要看孩子會做作業就覺得萬事大吉。如果自己真的不懂,也可以給學生買一些思維訓練的書籍,開發學生智力,


數學家吳文俊為什麼說“數學是笨人學的”,數學可以這樣學

第一,敢下手,不要畏懼。“數學和辣椒有些相似,沒有吃過的人,初次吃到,免不了要叫要哭,但真吃慣了,不吃卻過不得。”

第二,循序漸進,思維的培養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數學的每個階段都是很嚴謹的,只好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要跳,那簡直是妄想,結果只會跌下來。”

第三,有趣,簡單明瞭。幾句話就明白了什麼是算術、什麼是代數、什麼是幾何?數學學起來越簡單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