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高值耗材全面集采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由此,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讨论关于高值耗材集采对于行业的集体性利空的影响,同时更是对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发展前景陷入偏悲观的情绪,实则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让直接套用药品集采模式的你们大跌眼镜。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们总是强调: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财富总是眷顾那些有远见卓识、敢于下注的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幅低价买入一线城市房产的那拨人,他们借金融危机实现了财富爆发式的积累,成为一桩美谈。

在高值耗材集采的这件事情上,你不应该只看到“危险”,而忽视“机会”。

1、药品后,为什么先拿耗材开刀?

我们说的医用高值耗材,主要是相对低值耗材而言的,主要由骨科、心血管等各科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的消耗材料组成。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高值耗材分类及代表产品、厂商

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530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最大,有3021亿元,占57%,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占20%)。而医疗设备销售相对低频,低值耗材销售类似于药品(附加值不高),高值耗材的附加值更高,病患用量大,利润空间更大。

超级医保局的成立,核心目的就为了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发展,而带量采购围绕无非是“量、价”。在医疗器械领域,从产值和用量来看,抛开医疗大设备(检查费的形式体现医疗支出),高值耗材市场无疑是最好切入的选择。

那我国医用高值耗材价格为什么会这么昂贵?除了其技术含量和质量高等一些实际原因外,其实有很大程度是由于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和医院管控意愿低所造成的:

● 流通环节的巨额差价:某家器械企业的一种高值耗材出厂价是1000元/个,中间经历了层层经销商的加价、各种物流费用和其他费用,最终终端销售价格达到了3000元/个!可见其中经销商的利润有多丰厚。

● 医院“放松”管控:一方面由于高值耗材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准相对较高,医院和医生愿意使用高值耗材。另一方面,在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取消前,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的越多,能更多的为医院带来利益,从而补偿了过低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所以我们之前看到医院是有意不管控这个价格的。

所以,医保局的带量采购是直接跳开医院和经销商,直接和厂商来谈判,而经销商的离场和转型只是时间问题。随着采购的权力被剥夺,医院将变得更加“纯粹”。

2、带量采购:并非行业集体性的利空,对于细分领域的龙头是机会

为什么说带量采购对于高值耗材行业并非集体性的利空呢?

其实这里是有一个预期差的,个人投资者或者非行业内的人士的普遍悲观预期,与投资机构、大医疗器械企业中性偏利好的观点形成了较大反差。

最直观表现我们可以看一下二级市场的反馈,2019年7月份江苏支架集采谈判过程中乐普GuReater、微创FireBird的支架中标价格较之前的最低市场价分别跌去了65%、55%,而两个公司的股价表现相对平缓,一定程度表明大资金对于集采对于公司影响的判断并非是大利空。

另外,最近看了一下科创板三友医疗的招股书,公司主动披露了带量采购事件给公司带来的一些风险,其中有些数据非常有意思,同时也印证了一些观点,我们来看一下: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友医疗招股说明书

三友医疗是国内医用骨科植入耗材的领先企业,产品主要为脊柱类植入耗材、创伤类植入耗材。

招股说明书中的平均售价反馈了终端销售的价格,而平均净价则反馈了产品真正的出厂价,在带量采购前,出厂价仅占终端售价的32%,显然反馈了流通环节巨大的差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预测在带量采购实施后,考虑到终端价格的下降以及物流费用的减少,实际上最终的平均净价有可能要比实施带量采购前要更高。

同时,我拿着这个数据与部分器械企业、投资人来沟通,他们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某一器械企业表示:“我们公司在2019年8月底江苏省集采中标了,从10月1号开始实施,中标的品种均实现了量价齐升。今年1月份的山西省集采我们也中标了,而且市场份额不变情况下,价格好于江苏省。”

我们了解到,部分头部器械企业反倒是期望疫情之后的集采的,认为只有终端价的下降,才能真正实现器械的直销,而且出厂价格和产品份额极有可能较之前有所提升。如果市场份额不变化,但价格的微升或者微跌,对于公司整体的销售额其实影响不大,他们也能够接受(毕竟毛利高)。

所以,这样的结论就打脸了很多按药品集采思路来喊空器械的投资者。集采的加速推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值耗材行业的集中度,使得市场的份额进一步的向龙头企业集中,然而大器械企业的老品种不是像药企一样以价换量,却是量价齐升,也难怪他们期待集采的到来了。(最后附上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的产品图谱,方便朋友们参考)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高值耗材上市公司图谱

3、高值耗材的中小企业将迎来毁灭性打击

高值耗材迎来带量采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行业内的中小厂商。

器械的特性不同于药品,中小高值耗材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产品单一的缺点在带量采购的巨刃下显露无疑。

还是围绕中标的问题,首先考虑价低者的规则,龙头企业的单个产品成本优势必然优于中小企业,这还不考虑技术、质量和售后服务的结果。但从去年安徽、江苏为代表的集采方案透视,高值耗材的集采并未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分组分档次设置,每组区分国产和进口。从结果来看,中标企业基本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一是进口产品由于其难以替代性仍然保持着主力地位,谈判降价后的价格仍然高于国产;另外,集采确实给国产产品预留了空间,当然这部分蛋糕均被龙头企业拿在了手里。

所以小厂商很难单纯依靠做低价中标胜出,集采对竞标厂家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要求,之前采购量小的企业想要中标可谓是难上加难。

现在还是试点,一旦带量采购全国范围实施,不中标的结果意味着一年内没办法进大院,而高值耗材又不同于药品,大药企未中标还能靠院外市场市场或者小医院诊所来对冲一下,植入性的耗材只有大医院才有条件来做手术销售,所以未中标的企业将面临单个产品销售额断崖式下跌甚至降为0。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能有朋友会说,做手术,医生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是否能绕开呢?这个可能性我觉得很低,当年带量采购实施下来,那么医院只有中标的单个、或几个厂商的产品,如果要绕开,那么病人需要自费,而自费却不是最大的问题。医生建议病人从其他厂商买来产品,万一出现医疗事故,极大一部分责任是需要医生来承担的,我认为大多数医生为了求稳大概率不会做这么高风险的建议和操作。

坦白的说,我国大多数高值耗材中小企业是没办法承受一年生产线停工的损失的,就算撑过去了,一年后再集采,如果迭代的产品技术和质量无法得到临床认可,那么将继续承受亏损或者关门大吉。

所以看得出来国家对于高值耗材的集采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既保证了节省医保基金支出、病患医疗费用降低目标的达成,也没有一刀切导致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鼓励国内器械公司创新。

4、高值耗材创新者的争分夺秒,国内第一张证很重要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从试点集采的各种举措来看,医保局支持进口替代、鼓励创新的信号非常明显。

目前国内器械行业的创新,极大多数都是改进型创新,也就是仿制国外的器械并且在其基础上做符合临床需求的性能优化,使得改进后的器械在某个实用性的方向更优于原器械。显然我国器械行业还是处于吸收国外技术知识的成长阶段,少有团队能做出具备前沿性、独创性的突破。

我国很多中高端的高值耗材细分领域还处于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格局,就算纳入集采,也不具备降价的议价基础,幅度显然不能让医保局满意,所以如果没有新兴国产企业能够冒头,其实意义相对就小了许多。

所以诸如保护国产市场份额、中标平均净价降幅小等鼓励创新的信号,也让很多在加紧研发新产品的国内创新团队看到了曙光。我跟几个做器械投资的朋友也沟通了一下,得到的反馈是:目前投高值耗材的话,市场还是偏谨慎的,如果要看的话,项目必须是有机会拿到国内第一张注册证的。

虽然说器械和药品先发和后发销售峰值的优势判断是有所区别的,但拿到第一张证的器械一定是有先发优势的,无论是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力、医生的认知等都会区别于其他都后发的产品。比较直接的案例是,今年2月26日乐普医疗的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洗脱支架系统NeoVas获得国内第一张证,3月5日华安生物的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Xinsorb支架也获批了,而大家普遍都知道乐普的NeoVas,华安的Xinsorb却少有人提及。

所以,在国内高值耗材细分领域独家创新或者大幅领先其他竞争者的企业,自有产品的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是可控的。如果没有突破性迭代,该品种会逐步获得一些专家医生的认可并迅速占领市场,这些新兴企业可以像大的龙头器械一样期待并等待集采的到来,清走跟风者,路径是可复制的。

总结

龙头器械企业的盛宴:高值耗材集采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同样的事件,放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令我愈发相信:超额的收益,源于超额的认知。

从短期来看,集采对于某些细分领域龙头而言,会一定程度影响当期的业绩。但是从长远来看,集采的全面扩围对于他们是量价齐升或者量平价升的利好局面。

而个人作为一个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用更大的格局、更长期的思维来看待医疗器械投资这件事情的话,我乐观地坚信:那些用真金白银投入研发,坚信靠技术创新和致力用好的产品去满足病患需求的优秀器械企业,它一定不会让陪伴他的投资者失望。

原创不易,喜欢本文的朋友们点赞、转发、关注的支持,是作者写下去的最大动力哦!那么除了高值耗材外,其他的医疗器械是否会很快迎来集采呢?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