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牌,你見過嗎?

許多人認識世博,或許都是從張裕、茅臺等企業的宣傳中開始的。世博會的獎牌/獎章,對中國人而言,最耳熟能詳的要數張裕葡萄酒和茅臺酒獲得巴拿馬博覽會獎牌的故事了,兩家公司都在自家的宣傳廣告中說:“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來自中國張裕公司的“可雅白蘭地”獲得了“大獎”證書及“金牌”一枚,從此改名為“金獎白蘭地”;而茅臺公司獲得的是第二等的“榮譽獎”證書及一枚和張裕公司一樣的“金牌”。從此,張裕葡萄酒和茅臺酒開始名揚海外,同時世博會獎牌也因此進入了中國大眾的視野。

那麼,這個被譽為含金量高的“金牌”和證書到底是長什麼樣的?

【獎牌賞析】

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的官方金獎獎牌,直徑7釐米。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牌,你見過嗎?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牌,你見過嗎?

這是一塊金牌地位的獎牌,材質是純銅,是在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被授予的。使用其它材質以金牌的名義授予獲獎者相應的名譽自古有之,後代延續。

正面反映了博覽會的中心建築—寶石大廈的景色,四周是博覽會的全稱字樣。獎牌(MEDAL OF AWARD)字樣刻在建築物下面一個旋渦裝飾的方塊裡,左右兩邊是兩枝好看、優雅的棕櫚樹枝葉。由此襯托出博覽會的象徵、主題和中心位置。寶石大廈的背後是舊金山灣的海面,遠處隱約可見名城的起伏山巒。一幅畫面賦予獎牌豐富的地域和現場內涵,使人們感覺回到了90年前的昨天,重複當初展覽、得獎、發獎的隆重場面,回憶當初得到的崇高榮譽。

反面展現了一對青年男女的健康形體,他們面露靦腆,相互注視著對方,在光芒四射的初升的太陽光下透過薄薄的雲霧正在走到一起,左右兩側的海洋中間是一小條陸地,象徵著由於巴拿馬運河的通航進一步帶來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的團結和繁榮。底下有拉丁文“DIVINE DISIVNCTA IVNXIT HOMO”字樣,意思是“兩岸之間的神聖聯盟”。對最後一個字母“O”仔細觀察後發現,裡面隱藏了獎牌設計者John Flanagan的名稱縮寫。這個細節相當重要:筆者存有一些經典牌牌,根據經驗,銅牌(或金牌、銀牌)雕刻家除了以自己的方式和風格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以外,還無論如何都會以各種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名字或簡稱,越是著名的雕刻家其名字越是難以尋找、難以辨認和識別,上面就是一例。

寶石大廈是博覽會的中心,無論是紀念品還是照片、明信片,直至獎牌,都以寶石大廈為博覽會的標誌。這幾件藏品足以說明這個事情。

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牌證書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牌,你見過嗎?

(尺寸:寬60.8,高48.1釐米)

同樣也是為了使獎牌和獎狀的別緻、特殊並防止偽造,這個獎狀由C.A. Huston設計並由M.W. Baldwin進行雕刻,然後在華盛頓的印刷署製版和印刷,印刷在手工特製的日本紙上!

細緻的雕刻和精美的印刷使我們看到主輔相成的一件高雅的藝術品:最上面是“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舊金山1915年”字樣;再下面是“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國際評獎委員會授予一枚”;“金牌”是黑體字,下面有較大的留白,提供填寫獲獎人的名稱和產品的名稱。

三個姑娘的左上是高級評獎委員會評委主任和主席、展品主任的簽名;右上是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主席、國際評獎系統秘書長的簽名。位於中央的是在港臺上的三個身著飄逸民族服裝的少女:中間的那個雙手各執一個土包做展開狀,上面是兩條燦爛的彩虹,展示了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帶來兩岸的繁榮與興旺,港臺立面中間“巴拿馬”字樣的兩邊分別是1904和1915,明示了運河的開鑿時間。港臺兩面還有栓錨鏈的鐵環。

在獎狀的左下和右下分別有手挽韁繩嘴吹螺號騎著魚的兩個胖小孩,在兩側的運河上有自由翱翔的白鳥和冒著濃煙航行中的大小輪船,一派繁榮景象。獎狀底邊的左、中、右分別刻有隻能用放大鏡才能夠分辨的小字,又是很好的防偽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