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嚇一嚇就好?省事教育帶來的兩種後果,沒一種理想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通過恐嚇的方法來讓孩子的情緒安靜下來,這種方式看似是飛快地解決了當前的問題,但這背後存在的危害卻同樣不容忽視。

我的一個閨蜜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這樣,在他們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會通常會以如果不聽話我就帶你去打針,如果不聽話我就叫警察叔叔來抓你之類的話來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但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好的嗎?

對此,我表示非常的疑惑。因為這種方式可以被稱為恐嚇式育兒。之所以恐慌式育兒的做法大行其道。

其實也是因為家長沒有過多的精力去處理孩子的犯錯行為,出於省事的心態,同時又因為看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會屢試不爽,經常使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

但這種方式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可惜的是,這兩種結果都不怎麼好。

孩子不聽話,嚇一嚇就好?省事教育帶來的兩種後果,沒一種理想

恐慌式育兒帶來的後果

第一、孩子會越來越不服管教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其實已經不會被家長這種小伎倆給嚇住了,對於家長使用這種恐嚇式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行為會感到非常的厭煩,認為自己是受到了父母的壓迫才去完成某一些自己並不想要完成的某些任務。

就比如說有些家長會用嚇唬的方式來強迫孩子吃飯,那麼孩子就會對吃飯這件事情表現出比之前更加明顯的牴觸情緒。

第二、孩子種下了恐懼的種子

其實這樣的方式,只是讓讓孩子學會表面上服從,因為他在父母隨口編造的各種害怕的嚇人事件當中,早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尤其是對於那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並沒有區具備分清現實和虛擬的能力,經常會因為家長的這些過於誇張的話語而感到深深的恐懼。

雖然短時間內這個效果看起來確實不錯,但長遠來看會讓演變成一種習慣性的恐懼。被嚇大的孩子會因為某樣事情的出現,而變得非常的緊張不安。

就以我們常見說的不聽話就關小黑屋為例,被小黑屋這種話語嚇唬大的孩子很可能就無法獨自面對一個黑黢黢的房間。需要開著燈才能讓自己入睡。

孩子不聽話,嚇一嚇就好?省事教育帶來的兩種後果,沒一種理想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因此,家長還是需要儘快摒棄這種恐嚇式育兒的不良做法,尋求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不嚇唬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呢?

除了嚇唬孩子,父母還可以這樣做

第一、提示孩子避開危險

其實站在家長的角度可以理解,很多家長嚇唬孩子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遠離生活中的某些危險因素,比如說不讓孩子玩熱水,剛剛做好的湯太燙不能喝等等。

但是如果用恐嚇的語氣說出來,就會讓孩子反射性的遠離這些所有的危險因素,反而讓孩子漸漸失去了隨著年齡增大可以去嘗試的機會和權利。

因此,作為家長需要耐心的和孩子說明其中的原因,並且在父母的陪同下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嘗試。如果孩子就想要碰熱水。

那麼家長就可以給孩子拿出一點點熱水,讓孩子試著去碰一下,如果能讓孩子記住這種切實的疼痛的感覺,那麼下一次孩子也不會叫著喊著要碰熱水玩了。

同時作為家長要和孩子說清楚,之所以不讓孩子碰這些東西,是除於一個保護自己的心態,也需要堅定地告訴孩子,如果有一天你的年齡足以支撐你去嘗試這一些危險的因素,那麼爸爸媽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對你千叮嚀萬囑咐了。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信任與尊重,也能讓孩子主動的去遠離某些危險因素,而不是因為簡簡單的的嚇唬,從此就永久喪失了嘗試這項新生事物的能力。

孩子不聽話,嚇一嚇就好?省事教育帶來的兩種後果,沒一種理想

第二、理解孩子的感受

作為家長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就總是以敷衍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問題。如果出現了某些讓孩子恐懼的事物,家長儘量不要說沒什麼好怕的這種話來刺激孩子,這隻會讓孩子陷入一種自卑的情緒當中。

父母之所以會不怕,是因為他們已經對這個世界認識得足夠清晰,但孩子卻還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地步,這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還是陌生的,自然也就容易對某些事物產生莫名的恐懼。

所以作為家長需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讓孩子明白家長和自己始終是同一邊的,如果孩子實在是害怕黑暗的房間,就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來陪伴自己克服恐懼。

或者家長可以偶爾放棄分床睡的原則,陪孩子度過最難的那兩天,而不是通過反問的方式,讓孩子更加陷入這種恐懼的情緒,無法自拔。

孩子不聽話,嚇一嚇就好?省事教育帶來的兩種後果,沒一種理想

第三、教會孩子直面恐懼

對於孩子來講,他所恐懼的就是一個未知的東西,只要他明白這個東西是什麼,他就不會變得那麼恐懼,就比如說我家二寶之前總說他害怕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說的我都覺得有點毛骨悚然。

為了看清這團東西的廬山真面目,我讓二寶把自己害怕的東西畫在畫紙上,讓爸爸媽媽幫著一起來辨認,一起來對付他。

二寶思前想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畫作,其實我們也沒有看出來他到底畫的是什麼。但既然孩子已經畫出來了就需要有所行動。

我堅定地告訴孩子這其實只是一隻小狗,只不過就是有些抽象。在我的一步步引導下非常勉強的指出,哪個是狗狗的尾巴,哪些是狗狗的眼睛等等。

而在我的心理暗示下,二寶也認為他害怕的只是一隻小狗。從此以後二寶嘴上再也沒有說過他害怕某一團黑乎乎的東西了。

孩子不聽話,嚇一嚇就好?省事教育帶來的兩種後果,沒一種理想

所以說如果能讓孩子經常掛在嘴上的抽象化的東西變得清晰起來,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這也是處理恐懼的一種方法。

所以說,千萬家長不要把孩子的膽量給嚇掉了。正確的育兒方式有很多,但是嚇唬卻是一個非常不提倡的一個育兒做法,這會讓孩子總是害怕某一件事物,並且這個影響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