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縣科技創新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近年來,廣德縣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廣泛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不斷增強青少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青少年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在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搭平臺,以賽事活動促青少年科技創新

  連續舉辦七屆“廣德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培養了青少年創新意識與能力,激發了青少年學習科學參與科學的熱情。大賽設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青少年科技創意比賽和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五個參賽項目,參賽對象為全縣各中、小學學生、科技輔導員。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長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創造了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在製作項目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研究科學、探索科學的熱情,也提高了科技輔導員從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力促進了全縣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辦活動,以講座實踐促青少年科技創新

  一是開展送科普進學校活動。利用防災減災日、科技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週、全國科普日等重要活動平臺,在桃州中學、實驗中學、桃州一小、桃州四小等六所中小學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營養與健康知識講座進校園、“百名專家鄉村學堂講科普”等系列科普宣傳活動。至活動結束,參加人數共計1200餘人,有效提升了我縣青少年科學素質水平。

  二是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組織流洞中心小學以“體驗科學,快樂成長”為主題,到市生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箐箐生態莊園開展實踐活動。每個班級成立宣傳小分隊,通過查找資料、訪談等科學調查的方法瞭解獼猴桃的微量元素分佈狀況。同時,充分利用家校通這一平臺及時與家長聯繫,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及社會資源,以達到家長、學生一同投入到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之中。

  三是開展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7月份組織廣德中學10名學生參加為期1周的2018年高校科學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分營活動。

  強服務,以優質服務平臺促青少年科技創新

  一是各中小學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多渠道宣傳,向青少年展示科學知識,培養青少年科學意識。

  二是開展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學校等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各級各類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科普活動。

  三是利用2019年基層科普行動計劃中央專項資金建設了縣濱河學校、縣第三中學2個校園科普e站。縣濱河學校開展普及春季火災特點、氣象知識、揭秘“中國天眼”FAST等科普知識普及活動;縣第三中學普及牙齒健康知識、轉基因知識、揭秘速凍食品的營養真相等科普知識宣傳。

  四是投資80餘萬元,在實驗小學西校區新建縣防震減災科普館,內設感受展區、認識展區、防禦展區、尾廳四大版塊,利用藝術圖文和互動多媒體影音、VR、AR等高科技手段,為全縣青少年提供豐富的防震減災及應急避險知識。

  樹典型,以“科技小組”先鋒隊促青少年科技創新

  指導廣德縣實驗小學組建“科技小組”先鋒隊,利用各中小學校中的科技社團開展各類創新類活動,如航模製作、科學實踐活動等,不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實踐能力,並代表廣德縣參加多類省內外機器人大賽等活動。

  2019年7月24日至7月27日,第十六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決賽(簡稱NOC活動)在內蒙古科技大學舉行。廣德縣實驗小學科技小組參加了3D創作、互動編程、FEG智能無人車、海洋保衛戰四項比賽,比賽中,隊員們團結合作、機智應對,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展開角逐。17名選手全部獲獎,獲全國一等獎4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6名,其中陳樂垚、唐智賢榮獲3D智能創作一等獎第一名,林莉老師榮獲全國3D創作和互動編程優秀指導教師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