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現場》在犯罪懸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在今年上映的港片中,《犯罪現場》相對於其他犯罪懸疑片在很多方面都有出彩的地方,拋開演員的演技,但從角色個性設定、故事情節展開與推動以及心理衝突刻畫、意向暗示等方面來看,《犯罪現場》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角色設定:


最初級的犯罪片會把罪犯設定為反派,觀眾能夠通過劇情很快推理出誰是幕後兇手,只是需要還原犯罪現場和作案流程;而高一級的犯罪片會在警察內部增加反派人物,但在初期劇情裡很難識別出哪些人是潛伏在警察團隊裡的黑手。

《犯罪現場》在犯罪懸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大多數犯罪片會為了增加推理難度,在警察中增加反派,在罪犯中增加相對搖擺矛盾的角色,讓劇情變得複雜、撲朔迷離。

但是《犯罪現場》則是跳出這個二元對立,將犯罪現場的“群眾”設定為了真正的幕後黑手,而在最初,這些人都是被排除在犯罪嫌疑人之外的,搶劫珠寶行的暴徒被認為是互相殘殺的兇手,劇情的精彩之處在於三方都有謀財害命的嫌疑,而且劇情的推進方式也是完全符合人們常規的思維和推理邏輯,先懷疑搶劫犯本身,然後視線轉移到警方,直到警官大BOSS出局,才引出了作為圍觀受害群眾的真正凶手。

《犯罪現場》在犯罪懸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故事情節:


《犯罪現場》作為一個典型的警匪片,在情節展開和推進上與常規該類型電影沒有本質區別,但是它在“誘導”甚至是“誤導”觀眾推理方面設置情節很巧妙。

電影最一開始展現的是一個搶劫團伙大BOSS離開一個殺人現場,並且打暈了一個目擊者,這容易讓人聯想到他就是兇手,而且本身也是搶劫犯,而警方也是如此懷疑,所以按照這個思路,開始抓捕搶劫團伙的人。

但在抓捕的過程中,其中一名搶劫犯被炸死,在這之前,搶劫犯大BOSS也在找尋剩下兩名同夥碰面,試圖瞭解一些線索,但卻毫無頭緒,於是他們先從警方入手,出現了翻轉常規劇情的反派調查警方的劇情,同時進行的還有對搶劫現場人員的調查。

《犯罪現場》在犯罪懸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在劇情剛進行到警方大BOSS殺害了一名搶劫犯時,原本即將水落石出,電影卻又給了觀眾一個謎團,那就是警方大BOSS遇害。

這樣的劇情設置已經給觀眾推理的空間多了一個維度,就是跳出正反派,還有隱藏的力量。

這一次是警方出手,牽出了一直隱藏在正反派身後的“圍觀群眾”,直到這裡,真想才真正浮出水面。

心理衝突:


好的電影是善於通過內心活動來推進劇情,增加緊張、懸疑和衝突氛圍的。

在這部電影裡,搶劫犯大BOSS的心理刻畫極大的增強了電影的恐怖、驚悚,也讓劇情更加迷霧重重,難以快速找到真相。

在電影最初的織網蜘蛛就像一個精心謀劃犯罪的幕後黑手,但突然跌落的蜘蛛很快卻被一群螞蟻蠶食。

這群螞蟻貫穿了電影始終,特別是在劫匪大BOSS內心極度恐懼焦慮的時候,反反覆覆出現。

因為從事搶劫犯罪,他惶惶不可終日,經常出現幻覺,睡前、照鏡子、吃東西時都能看到一群螞蟻爬過,甚至會聽到衣櫃裡傳來同夥說話的聲音,因為內心極度恐慌焦慮,所以感覺周圍的環境極其聒噪,需要大量吞食安眠藥。

《犯罪現場》在犯罪懸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甚至因為精神極度緊繃,懷疑好心的女房東是要報警,差點兒捂死對方。

這樣的心理刻畫和莫名其妙死去的搶劫犯,讓劇情變得更加焦灼,反派大BOSS不僅要面對的是無法解開的真相,還有隨時可能被殺害的危險。

觀眾也會被帶入這種情緒,陷入一種混亂恐慌,卻對於真相無從下手。

意向暗示:


在這部電影裡,螞蟻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意向。

它出現在電影開頭,也出現在電影結束,它可以蠶食“老謀深算”的蜘蛛,也可以分解死去的人類,所以,螞蟻成為了一種死亡的象徵。

而另一個意向則是鸚鵡,它成為了犯罪現場唯一的“證人”,可惜它卻不能說話,但整個劇情最關鍵的一環確實不能說出真相的鸚鵡解開的。

《犯罪現場》在犯罪懸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雖然它不想螞蟻那樣有著非常直接的意向所指,但卻似乎在說,真相終究會浮出水面,沉默的證人也終將發揮它的作用,為真實加上一筆。

《犯罪現場》雖然也存在想要塑造立體的角色、有意粉飾罪犯的傾向,甚至想要昇華電影的主題,讓人性裡的美善感化罪犯的內心,甚至最終出現翻轉,這樣的設計雖有牽強,但並沒有破壞它驚悚、懸疑、強大的邏輯推理和巧妙的抖包袱、埋伏筆等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