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7課堂》分享4 ——第一堂課“框架式寫作”中篇

我想寫在分享前面的話:如何把寫作的思路用在職場?我為何說這本書是在講管理學?


在《秋葉寫作7課堂》讀書筆記分享3中,我寫了秋葉老師講的第一堂課“框架式寫作”的上篇,內容主要是分享在平日寫作裡如何整理碎片時間,寫作提前搭好框架,將時間管理最大效率化。那這一篇,還是針對“框架式寫作”進行的解讀。


秋葉老師說:

——框架式思維是職場通用能力

果真,我早說這本是不是光教你寫作,還在教你管理學~

不僅寫微信公眾號、寫書要用到框架式思維,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職場,框架式思維也叫結構化思考,是更通用的能力,也更有價值。


結合我自己過去的職場經驗。看過我之前分享的朋友應該知道,我過去工作中經常與策劃、可研團隊共同討論、甚至參與報告撰寫。可是作為寫作新手,面對幾十甚至幾百頁的可研報告,一開始也是毫無頭緒心亂如麻的。情急之下,我學會了“偷師”。因為不會搭框架,那我就借別人的框架。


我把看到的可研結構做的好的報告都存下來,學習他們的結構模式。在後期寫作裡,借用別人的結構,填寫自己的內容。這樣一來,我的報告也是像模像樣的。一點不屬於那些專業公司做的報告。而且,因為我主要做文創類的項目,所以寫作文風相對於那些專業分析來講比較“軟”,領導看起來比較容易懂,再加上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說到位,和大家探討起來就比較容易對上路子。


但不管怎樣,可研我是“偷師”學的,想要把別人的模板完全變成自己的甚至做的更好更精,還需要專業的學習。


那麼,如果是結合職場案例,我們看看秋葉老師如何教我們前先搭建框架:


1、按空間劃分


根據秋葉老師的解說加上我的理解,放在職場裡來說其實就是按照部門來劃分。

在做一個項目或者任務的時候,每個部門在執行過程中把各自存在的問題列到表裡,根據部門職責來劃分為塊,並且梳理問題,這樣就可以可以明確地知道誰的問題誰負責,即責任到人。這樣一種模式,就是老師說的按空間劃分。

簡言之,職場問題:按照劃部門職責劃分為塊—— 梳理問題—— 責任到人

一目瞭然清晰明朗


結合寫作,我們平時寫大綱,做框架,有很多空間可以選擇,比如產品線、地理位置等。這就是框架式思維的第一個線索,劃空間。


2、按時間軸來劃分

除了空間軸之外,框架式思維還有另外一個維度,叫時間軸。從時間軸角度可以劃分

為策劃、籌備、預熱、活動、收尾期。

這一點特別容易結合實踐。秋葉老師也舉了他們在做活動促銷時的例子:

做一場活動策劃,要有前期策劃、籌備、預熱、活動、收尾。這樣按照時間軸劃分並列出具體事項後,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個階段哪些工作是重點,哪些工作需要額外關注。


3、空間+時間 =完整的框架結構


唯有空間+時間相結合的框架,才是完整的結構框架。

各階段重點事項、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按照時間計劃追蹤跟進、列表統一工作安排。

我過去和團隊搞過展覽類活動策劃,也是需要提前幾個月就開始安排部署。一個項目初始期間都比較亂。但如果按照秋葉老師的框架式寫作法,就可以明確的先進行空間劃分——即部門分工,責任到人。再進行時間軸劃分——即全線流程安排。展覽如何策劃、主題是什麼、請什麼人、場地條件、需要什麼支持等等;籌備需要幾個組的參與,過程怎麼設定,媒體找哪些;新聞稿怎麼寫,與幾家參展設計師如何策劃活動預熱等等等等。真的要耗時好幾個月才能完成。而且,這期間方案還需要不斷的變化,人手分工不夠的時候一人還需擔多責,空間劃分裡面會有內容交叉。這裡面老師教的是方法,自己學會了需要靈活運用才能出精髓。


正如秋葉老師所說: 寫作之所以很有價值,因為寫作不僅讓我們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理性和有條理。

在理性分析後有條理的安排部署並執行,再大的項目,也不會手忙腳亂。


所以雖然目前我只看到第一課,我就覺得這本書不僅是在教寫作,而是教你如何學會管理,如何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寫作7課堂》,邊讀邊分享。期待我的下一篇吧~


《寫作7課堂》分享4 ——第一堂課“框架式寫作”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