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柳下惠與今時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姬姓,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魯國柳下邑(今屬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魯國大夫展無駭之子。

古時柳下惠與今時柳下惠?

柳下惠

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作為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孔子以為“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為“和聖”。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卒於魯地故趙村,享年一百歲,諡號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後人尊稱其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食採柳下,諡號“惠”,故稱柳下惠。祖居利辛展溝,生於公元前720年,卒於公元前621年。柳下惠後裔播遷四方,其後人聚居的地方,多有其廟祀,往往被附會成其故里。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曆代廣為傳頌。

柳下惠春秋時期人。名獲,字子禽,又號柳下季。魯國人。魯大夫展無駭之子,與臧文仲同時。主要活動年代在魯國莊、閔、僖、文四朝之間。被孔子稱為“逸民”,又以其德行被視為儒家心目中的賢人:“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論語·衛靈公》)。曾作過法官,堅持“以直道事人”,被多次撤職(見《論語·微子》)。因處於“降志辱身”(同上)的逸民地位,故在思想上與道家有一定聯繫,表現出雌雄如一、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不羞汙君,不辭小官”(出《孟子-萬章章句上》)。即不以侍奉壞君為可恥,不以自己官職小而出世。對個人的處境無怨無艾,也無所求:“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同出《孟子-萬章章句上),即自己被遺棄,也不怨恨;自己貧困.也不憂愁。認為去處行止都不必認真計較:“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同上),意即牽住他,叫他留住,他就留住。叫他留住就留住,是因為他感到並沒有必要離開某個地方。柳下惠在各諸侯國有相當大的影響。“昔者秦攻齊,令日:‘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戰國策·齊策四》)秦攻齊,中間要經過魯國。秦軍下令切實保護柳下惠在魯國的墓地,並規定在柳下惠墓地五十步以內砍柴的人要處以死刑。柳下惠在各諸侯國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柳下惠生於山東平陰。

清嘉慶李兆洛纂《風臺縣誌·營建篇》載:今平陰縣展窪村是展禽故里。李兆洛纂《鳳臺縣志·營建篇》“柳莊寺,在展溝西南八里展窪村。春秋柳下惠居此。附近展姓尚多,傳為展禽後裔。

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保留有“和聖柳下惠故里”的明代石碑、“和聖祠”等遺蹟和幾部有關族譜,表明這裡就是柳下惠的故里或至少與柳下惠有千絲萬縷的歷史淵源。”

柳下惠逝于山東新泰。

最早關於新泰和聖墓的記載,見於明·嘉靖《泰山志》卷二《遺蹟·帝王》載:“柳下惠墓:在(泰安)州治東南一百里,至今村人尚多展姓者,村名曰柳裡村。”姬姓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建立後,武王分封開國元勳,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於魯國,建都曲阜,但留朝執政,由長子禽父(字伯禽)代為就封,史稱魯公。其五代孫名“稱”,即第十二位魯君魯孝公(前?—前769年),有季子字子展(或稱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孫曰無駭。公元前715年,無駭卒。當時諸侯以字為諡,魯隱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為無駭之子,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為始祖的歷史淵源。

柳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和聖”,但是史書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於《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一種對他的評價。

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裡: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這是古時的柳下惠,也算是名流青史了,可不知道小夥伴們如何理解現在的柳下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