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很多人問,為什麼我這兒地段很好,但是銷售額卻那麼差?也有的人問,為什麼我店鋪的訪問量很大,但是銷量卻很少?還有人問,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促銷活動,但是銷售量的提升,還是那麼輕如鴻毛?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從流量到銷量轉化的問題,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轉化率”問題。很多人以為,轉化率就是顧客進店後最終購買產品的比例,這其實是很片面的看法。如果僅僅強調影響最終購買的一步,是不足以提高轉化率的。

所以,轉化率是一個很長的多層次過程。指的是,從消費者接觸到商家的廣告,一直到最終購買的整個過程。只有注重每一個層級的優化,才能提高最終轉化率。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奉上超長價值乾貨,分享給大家如何從獲取流量,到最終轉化成銷量提升的步驟和方法。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閱讀內容

·曝光—打造多元觸點

·注意—吸引你的眼球

·轉化—快到碗裡來吧

一、曝光—打造多元接觸點

曝光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個提高廣告覆蓋面和接觸頻率的問題。這也是從流量到銷量轉化的第一個問題。主要目標就是:要讓你的目標市場消費者,看到你。要讓你的目標市場消費者,瞭解你。這裡小編一直強調,主要目標是你的目標市場消費者。這很重要,也就是廣告一定要有針對性。那麼,如何獲取有效的廣告曝光?

1、場景匹配—基於場景的曝光

瞭解你的目標市場消費者十分重要,要知道他們經常在那些地方出沒、經常使用那些社交媒體、經常去哪裡逛街等等。這些地方,就是消費者日常的消費場景,也是消費者與你重要的信息接觸點。然後,著力打造在每個消費場景的接觸點。

例如:如果你的消費者,經常去某家火鍋店。那麼,你就去那家火鍋店做促銷。如果你的消費者經常去某個shopping mall,那麼,你就到哪裡去做促銷。如果你的消費者,經常玩抖音,那麼,你就要去抖音運營自媒體。

2、場景特點+品牌特點

無論是在哪個場景打造接觸點,都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根據不同的場景特點,結合自己品牌特點,來製作信息。

也就是說,要把你的產品/品牌信息,與該場景關聯起來。

在此給大家舉個例子,如果你是開健身場所的,你知道你的目標消費者經常去吃一家火鍋或去其他的餐廳,那麼,你如何去引流?你可以這樣寫文案:“怕發胖,不能開心的吃吃吃,怎麼辦?來XX健身吧,快速燃燒脂肪,幫你做個幸福的小吃貨”

如果你的消費者經常去服裝店買衣服,你也可以去引流。文案可以這樣寫:“真尷尬!衣服不合穿。沒關係,來XX健身,練出完美身材”等等。

這些例子就是告訴大家,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品牌曝光,除了選對地方以外,文案也要結合場景特點。要考慮到,在某個場景中,消費者會有什麼痛點?你的產品/品牌能幫消費者解決該場景中的那些痛點?這就是思路。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二、注意—吸引你的眼球

獲得曝光之後,如何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進而讓他們對你產生興趣呢?在此,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幾個小方法。

1、動之以情

所謂動之以情,就是強調調動起消費者的某種情緒,以達到“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效果。因為人在有情緒狀態下的時候,思考能力就不是那麼清晰了。這也就是促進衝動型購買的一個方法。

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江小白的情感營銷文案“願十年後,我還能給你倒酒。願十年後,我們還是老友”多扎心的一句文案。大家在餐廳聚餐挑酒的時候,一不小心看到了,是不是覺得此時此刻,特別有共鳴感?然後,就把它帶過去吧。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2、顛覆認知

請問一下,你腦海中,杜美莎、木乃伊、埃及貓神都是長啥樣?當一個顏值美女來cosplay這些角色的時候,是什麼效果?這就是抖音美女“少奶奶nicole”的吸引眼球策略—顛覆你的認知。

類似的案例還有,比如說當初很火的美妝網紅李佳琦也是一樣。大家腦海中的美妝主播應該是什麼樣?高顏值美女吧,當一個帥哥來做美妝,是不是感覺很顛覆?

所以,顛覆認知就是反其道而行。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3、製造對比

現在的消費者都喜歡貨比三家,這沒關係,與其讓消費者自己對比,不如我們來幫他們對比。這樣的策略應用也很多,比如說很多4S店,一般都會提供同級別車型的對比數據。

還有的幾種視覺對比方式就是:大小、顏色、位置、新穎性等幾種方式。

對比方式強調,一定要有對比物。這個對比物,可以是自己廣告元素之間的對比,也可以是和周圍環境其他物體的對比。就比如說你的文案背景和文字顏色可以做成一個對比,你要突出一個誇張的造型設計,你就要在該造型設計旁邊,放一個正常的造型設計。同樣,要突出新穎性也是一樣的辦法。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4、直接了當

用直接了當的方式來吸引注意,就是強調要戳其痛點。主要方式有兩種。

一種就是幫助消費者獲得提升。這樣的廣告有:營養快線的“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雲南白藥氣血康的:“補氣益血·養出女人好氣色”等等,都是這樣的例子。

第二種就是幫助消費者規避“損失”。這樣的廣告有: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宜家的“埋汰衣服沒地兒放,咋整?弄個籃子幫你整”等等,利用的也就是這個原理。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三、轉化—快到碗裡來吧

在獲得流量併成功吸引注意力後,剩下就是最後一公里了—促成轉化。把流量實實在在的變成銷售量。

1、互利互惠

互利互惠的策略,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可見,就比如說今年天貓雙11上的刷屏廣告:買滿400元,立即減免30元。買10個,送5個。雙11降價大促銷,原價XX元,現價XX元等等,都是互利互惠的轉化策略。這就會讓消費者欲罷不能,會不自主的去“湊單”,買完之後,感覺很划算。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2、製造稀缺

製造稀缺,也就是“飢餓營銷”了,其本身是一種限制策略,限時、限地、限量購買。比如說是小米手機、蘋果手機、喜茶等等,都在運用這一策略。

這就會給消費者造成一種緊迫感,“時不我待、失不再來”,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別人買不到的,我買到了,我就是要比別人強。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3、巧妙背書

請問,你是更喜歡祝曉晗還是更喜歡她賣的桂圓紅棗茶?請問,你是願意和一個你喜歡的推銷員買貨,還是願意和你討厭的推銷員買貨?可能你連桂圓紅棗茶都沒喝過,你就會買買買。為什麼呢?這就是名人代言的力量。這種愛屋及烏的推廣策略,也是隨處可見。

愛屋及烏,就是運用了心理學上的光環效應。我們喜歡誰,我們就認為他什麼都好。這也是一種決策的心理捷徑。我們通常會把我們對某樣東西的積極態度,轉化到與之相關的其他東西上面,以此來達到我們的認知平衡。

一般的愛屋及烏的方法,可以有至少三種:

第一種是尋找目標市場消費者,喜愛的名人、網紅等來賣貨或者來代言。前面說的祝曉晗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種就是利用口碑的效果,通過消費者裂變,也可以起到背書的效果。一個熟人向你推薦某款產品,肯定比一個陌生人向你推薦更可能引起消費者的信任。

第三種方法,就是要靠你的銷售人員來完成。你的銷售人員,情商高,能與顧客成為朋友,自然就能贏得成交。這就是銷售黃金定律強調的:先銷售自己,再銷售產品。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4、利用認同

如果你的消費者對你感興趣,但現在沒有購買慾望,怎麼辦?沒關係,讓他加入你的QQ群或者關注你的其他社交媒體。然後利用社群中其他消費者的力量,帶動購買。

網紅帶貨就是一個例子。你喜歡一個網紅,當他在賣貨的時候,你看到人家都在買買買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情不自禁的買上一點?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你特別喜歡某個群體,看到這個群體大家都在用某種產品或者在買某樣東西的時候,如果你不買,是不是會覺得有點格格不入?所以沒辦法,還是買點吧。

這就是社會規範的力量,你要獲得某個群體的認同,或者證明你是該群體的一員,你就會採取從眾策略,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保持一致。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組合策略隨處可見。比如說你買一本書,不僅有大咖推薦(背書)、有讀者評價(社會認同)、有打折優惠(互惠)、還有限時銷售(短缺)等等。

擊破:從流量到銷量的壁壘

從流量到銷量,是一系列過程的銜接。其中的轉化率,指每一個階段的轉化。從不認識到認識(曝光)、從流量到注意、從注意到最終轉化。所以,只有攻破以上的壁壘,才能讓你的流量,更好的轉化為銷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