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影院数量达9446家,盈利模式亟待多元化发展

《2018-2023年中国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节选: 

一、电影院数量规模分析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有质量好的电影,二是有更多的银幕数量,它们应该各占45%的地位,其余的10%留给其他观影渠道,银幕数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银幕数量增长,和高票房是正相关关系,比如同样一部片子,3年前票房1亿元,现在就可能是2.5亿元。影片质量提高是慢工出细活,也有着太多的制约因素,但银幕数量却可以直接提升票房总量,带来看得见的产业成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影院数量达9446家。2017年全国银幕数50776块,银幕数量方面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观影渠道打通有望带动三、四线市场人均观影次数提升,持续提升全国整体观影人次,线上票务平台有望受益于服务费增长。

2017年全国影院数量达9446家,盈利模式亟待多元化发展

二、 电影院盈利模式分析

现阶段,国内电影院的盈利模式普遍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比重还较小。然而,面对3—8年长时间的成本回收期,除去院线、物业、片方等分账因素,剩余部分在全部票房中的比例很小。

对电影院而言,所谓其他盈利项目主要是指卖品、广告、租金等。这几个项目的利润一般不会参与到与院线、物业的分账中,所以影院所得利润会比较高。顾名思义,卖品包括饮料、爆米花、咖啡等一些可以在影院中食用的产品,不但体现出影院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也是影院的盈利项目。在卖品中还有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后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比如玩具、海报、服装、图书等。

影院广告主要包括片前广告、冠名、海报以及临街广告等几种形式。片前广告的范围比较宽泛,主要包括制片方招商的贴片广告和影院自主招揽的广告两部分。贴片广告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广告形式,但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它们往往是伴随大片一起出现,影院在播放贴片广告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分账。而影院自主招揽的广告则是影院自身的行为,其播放时间和方式并没有受到行业、片方等各方面的限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重要的是所有的收入不用参与到分账当中,其利润自然高。

租金也是影院增加收入的一个法宝,其一方面可以作为影院建设投资成本的主要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项盈利项目在影院的运营中被不断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