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曾经的次世代黑帮电影“祖师爷“盖﹒里奇终于回来了。

在跪着给好莱坞拍了那么多俗套的主流商业电影之后,他终于回到故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他横空出世、功成名就的地方,回归阴沉的天气,回归东伦敦的考克尼口音,回归黑帮故事。

对于满心怀念《两杆老烟枪》与《偷抢拐骗》的类型片爱好者而言,这份回归,实在是久违了。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怎能不欢欣雀跃?毕竟这是影响了自《疯狂的石头》以后,大陆几乎所有黑色犯罪电影的导演。

《绅士们》是纯正地道的盖﹒里奇式黑帮电影,他赖以成名的元素在这里一应俱全:黑色幽默、多线叙事、快速剪辑、英式摇滚,暴力、毒品、脏话,再加上各方势力乱入,误打误撞的鸡飞狗跳,毫无顾忌地嘲讽“政治正确”,肆无忌惮、癫狂过火。

这个世界没有法律,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道德,只有各种盘根错节的势力与利益纠葛,所以本土传统黑帮、年轻混混、中国帮、犹太人、俄罗斯寡头,还有落魄的贵族,狡诈的私家侦探与传媒大亨,互相攻击、结盟、背叛和算计,不断上演螳螂捕蝉的游戏。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这当然是盖﹒里奇最擅长的把戏,他太喜欢把一大堆坏蛋烩入一锅,猛火加持,快速催化,只等着他们被煎炒烹炸,洋相尽出。

盖﹒里奇是少有的观众不太会苛责炒冷饭的导演,他只需要本分地回归自己熟悉的题材,熟悉的叙事结构与方式,熟悉的冷峻幽默感,就必然能炮制出精彩无比的作品,百看不厌。

毕竟对于一个出道即巅峰的导演而言,重复自己,就意味着维持最好的创作状态。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但《绅士们》的回归,也不尽然是重复。

首先,导演的身份和心态都变了。

曾经无法无天,没有背景的年轻混混,变成了离不开互联网与流媒体,恼人又聒噪的麻烦制造者。

在街头晃荡,手机不离手,随时准备找麻烦的teenager则更让人讨厌。

而原本阻碍年轻人上位的老家伙们,变成了优雅的黑帮老炮,担纲主角。他们聪明,他们优雅,他们残忍但讲规矩。他们实力雄厚、睚眦必报,但在生意上恪守信誉,给买卖很有诚意的良心价格。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他们最大的困扰从来不是什么躲在暗处的敌人,而是——中年危机。

所以大佬马修·麦康纳气恼的,是自己不过想踏踏实实金盆洗手,怎么就不能随心所愿?总有各种人出来坏他的事,想压价占便宜的犹太人,急不可耐想上位的黑帮新秀,为了找回面子的报业大佬,以及为子复仇的俄罗斯寡头……

他心力憔悴,不想再涉江湖事,却又总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麻烦,甚至为此狼狈不堪。

时代变了,年轻时耍狠就能解决一切,但现在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黑帮碰到找麻烦的小孩都选择先给钱打发。讽刺的是,他们偏偏还是规矩的缔造者和维护者。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比较起马修·麦康纳的狼狈,导演给予了查理﹒湖南格外的偏爱,为他塑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角色。

这位大佬的左膀右臂,军师兼打手,聪明、冷静、优雅、果断,还有适度的洁癖与微妙的道德感。最重要的,是穿着三件套的帅气。他教训瘾君子时举重若轻的压迫感,让人想起《低俗小说》里的塞缪尔﹒杰克逊,话痨,但所有人都得认真听着。

整部电影几乎就在这个人物与私家侦探亦真亦假的叙述中展开。这也是整部电影在叙事上所做的一点创新,借用一个口述“电影剧本”,故事几乎可以恣意发展,而不必拘泥逻辑。因为不知道私家侦探的叙述里,哪些是真实,哪些是浮夸,哪些根本就是杜撰。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而查理﹒湖南的故意迁就,似笑非笑、不置可否的态度,也带动着观众不断间离,在故事中不停出戏入戏。

好在这份“焦虑感“,电影并未大张旗鼓宣扬。

更多的时候,电影轻快、流畅、有趣,除了开篇的对话略显啰嗦冗长,结尾稍显仓促,全片几乎毫无阻滞,一爽到底。仅就娱乐性而言,本身已是一等一的佳作,即便不考虑那些美国人英国人,东方人犹太人,中年人年轻人,旧报业新媒体的讽刺和隐喻,仅只从最基本的试听体验来说,也担得起两个字——好看。

被好莱坞耽误太久的天才导演,回归本土,才重新被激发出灵感与活力,彼时出走的青年,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他的视角在变,技巧越发老道,好在内心里依然保留着对这个世界不屑一顾的态度。没什么是不能颠覆的,对于这个世界的争夺依然是零和游戏,最猛的干翻一切,如果你有怀疑,看看查理﹒湖南风衣下的冲锋枪吧,老炮教你做人,谁管你是不是未成年。

《疯狂石头》《无名之辈》的祖师爷,带着黑帮喜剧新作回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